盡管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開始嶄露頭角,但綜合來看,鋰電池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時間業內主流選擇。
日前,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宣布開發出了新的鋰電池制備方案,可將負極的硅含量提升至50%以上、同時采取了防止硅電極對鋰的消耗,從而使得電池容量提升至目前的2.6倍。
測試顯示,250次充放電循環后,還能保持87.3%的容量。
另外說到鋰電池還有一個好消息來自中科大,該校馬騁教授團隊設計并合成了一種同時具有成本與性能優勢的鋰電池固態電解質,從而打破了固態電解質材料生產成本和綜合性能難以兼得的瓶頸,使得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鋰”想。
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