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日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協會(IEC)正式發布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ISO/IEC 20830:2021《信息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漢信碼條碼符號規范》。
據悉,該國際標準是中國提出并主導制訂的第一個二維碼碼制國際標準,是我國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國際標準制修訂領域的空白,徹底解決了我國二維碼技術“卡脖子”的難題。
報道稱,漢信碼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牽頭自主研制,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碼制。
具有知識產權免費、支持任意語言編碼、漢字信息編碼能力超強、識別速度快、信息密度大、糾錯能力強等突出特點。
漢信碼實現了我國二維碼底層技術的后來居上,可在我國多個領域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為我國應用二維碼技術提供了可靠的核心技術支撐。
據介紹,2003年,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為了解決國際二維碼壟斷問題,申請國家“十五”重要技術標準研究課題。
2007年,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牽頭研發的我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二維碼標準——《漢信碼》(GB/T 21049-2007)正式發布。
2011年,漢信碼成為國際自動識別制造商協會(AIM Global)正式的碼制標準。
漢信碼AIM國際標準的制定和發布,標志著漢信碼(Han Xin code)正式獲得了國際自動識別技術產業界和主要自動識別技術企業的認可和支持,成為國際主流碼制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