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關于“2022年3月1日起個人收款碼禁用于經營性服務”相關報道刷屏網絡。真相到底如何?有網友擔心,路邊買煎餅果子收不收影響?
據@新華社 報道,從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獲悉,該說法系誤讀。使用“碼牌”或者打印封裝的二維碼的商戶,需要向收款服務機構(如微信、支付寶等)申請轉為商用收款碼,但消費者日常支付體驗和感受不會受到影響。
人民銀行有關人士打了個比方:如果消費者在早點攤購買煎餅果子習慣用手機支付,仍然可以用掃碼等方式付款,沒有任何變化。
如果賣菜的商販此前就已經使用經營收款碼收款,也不受任何影響。
據了解,此前一些商戶收款使用“碼牌”或者打印封裝的二維碼,此類“個人靜態收款條碼”收款安全性較低,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需要向收款服務機構(如微信、支付寶等)申請轉為商用收款碼。
另外,按照相關要求,不得通過個人收款條碼為具有明顯經營活動特征的個人提供經營活動相關收款服務。至于哪些用戶屬于“具有明顯經營特征”,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標準。
通知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銀行有關人士表示,在相關要求實施之前,支付服務機構必須要全面、充分評估客戶正常支付需求,制定配套服務解決方案,確保服務成本不升、服務質量不降。
收款服務機構有義務免費為商戶提供商用收款碼,商戶只需要提供必要的身份核實信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