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移動通信產業生態上的巨大成功,深深刺激了印度的敏感神經。中國能成功,印度為什么不能呢?同樣擁有人口紅利,同樣在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照著中國的作業抄不就行了。
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中國成功了,5G全球領先,產業生態欣欣向榮;印度失敗了,5G不見蹤影,生態也只是聊勝于無,就連曾經最為自豪的自有5G“紙面”標準也走到了盡頭。
在本周召開3GPPRAN#94會議,由印度電信標準發展協會(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Development Society, India,TSDSI)提交的,為印度本土量身定做的,經過ITU批準的5G國際標準----5Gi,終于放棄了后續演進,回到行業主流3GPP標準的懷抱。
5Gi:印度的電信夢
在移動通信產業鏈中,標準是最底層最核心的。業界所熟知的主要有兩個組織,ITU主要負責提出指標,指出需要解決的問題,3GPP負責完成具體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設計和定義。但3GPP并不是唯一的,還有很多機構甚至公司也可以向ITU進行提案。
最開始進入ITU-R(ITU旗下專門負責標準的部門)評估流程的5G技術標準其實共有7項候選提案,除了印度TSDSI提交的5Gi之外,還有3GPP組織提交的NR+LTESRIT和NR RIT、韓國提交的NR RIT、中國提交的NR+NB-IoT RIT、中國公司新岸線提交的EUHT和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提交的DECT-2020NR。
評估的最終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中國的NR+NB-IoT RIT和韓國的NR RIT被3GPP組織的5G-SRIT和5G-RIT所整合,印度TSDSI反而入圍了。
印度駐聯合國日內瓦使團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印度的無線空口技術被ITU認可為全球5G標準之一將為世界和印度的數字化轉型做出貢獻,這是莫迪總理Atmanirbhar Bharat(自力更生的印度)倡議的標志性勝利!”
對于印度而言,這個勝利的確是來之不易。在5Gi國際標準化推進中,的確是遇到了很多挑戰,這些挑戰既來自內部也有外部。但印度在這個階段有作業可以抄,那就是中國產業鏈主導的TD-SCDMA如何成為3G全球標準的。
在TD-SCDMA的國際標準化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直到信息產業部強力發聲,明確表示如果中國的TD標準不被國際電聯采用,中國也有足夠的市場空間來支持自己的標準,中國仍然會采納并運營TD-SCDMA,這改變了國外通信業巨頭的態度,TD-SCDMA技術成功通過評估成為了3G的三大國際標準之一。
印度的5Gi也是這樣。印度本土運營商是不愿意支持5Gi的,因為支持5Gi這樣的區域性標準意味著更高的網絡建設和終端成本,而且不支持全球漫游,5Gi和3GPP主流標準并不兼容。
同時,由于全球主要設備商與終端廠商也不愿意支持5Gi,這會導致印度5G遙遙無期。但作為5Gi的倡導者,TSDSI并不否認這些壞處,但TSDSI卻認為,5Gi只是對3GPP的規范進行了極少更改或增強;5Gi既然已經成為了國際標準,印度有權利要求全球供應商的5G設備和手機滿足5Gi的標準要求,而且印度的5G建設由此或可在全球起到引領作用。
夢醒時刻:作業沒那么好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業界對于TD-SCDMA也有所非議,但如果放到一個更宏大的產業環境下,TD-SCDMA顯然功大于過,不僅讓我們學會了產業游戲規則,更為我國培育和壯大了完整的移動通信產業鏈,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
在向TD-LTE,乃至后續的5G演進中,中國民族企業真正走到了全球前列,成為行業引路者和主力軍。
但反觀印度的5Gi,除了在成為國際標準的那一刻的莫名興奮,對于印度移動通信產業鏈并沒有多大的促進。國際主流標準制定依然沒有話語權,系統設備還是依賴進口(只是換了供應商而已),哪怕是手機也基本上是中國品牌博覽館。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幾點。
首先,印度完全不具備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基礎,而我國在推動TD-SCDMA/TD-LTE產業時已頗有積累。
在系統設備層面,華為、中興等企業通國內外的GSM、CDMA、WCDMA網絡建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芯片層面,聯芯科技、展訊等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在智能終端/手機層面,山寨機在當時已經風靡;
哪怕是在測試儀器儀表這樣的細分領域,也出現了星河亮點、中創信測等民族廠商。而印度呢,到現在依然沒有拿得出手的廠商。
其次,印度的產業政策缺乏一以貫之的明確性,也缺乏推動力。我國對于TD-SCDMA/TD-LTE產業發展有著明確的規劃和目標,至少要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選擇了最具運營實力的中國移動擔綱。
中國移動對于TD-SCDMA/TD-LTE的態度也是千方百計、不遺余力的推進。在中國移動的強力推動下,整個產業生態在走向成熟、走向繁榮。反觀印度,沒有一家運營商愿意承擔5Gi的產業化落地,哪怕是印度國有運營商都對5Gi嗤之以鼻。
第三,印度只偷學到了中國產業政策的皮毛,而沒有理解到其本質。
這里可以舉幾個例子,以頻譜政策為例,作為移動通信產業“第一資源”,中國并沒有照搬歐美頻譜拍賣的方式,而是采用政府分配的方式,來進行充足、持續、高效的供給。而印度呢,照搬歐美制度,運營商在網絡建設運營之前,先背上了沉重的財務包袱!
再比如,中國堅定地選擇了中頻策略,印度到現在還在為3300-3600 MHz的頻譜歸屬與使用,在幾個政府部門之間扯皮!
面對如火如荼的全球5G產業進程,印度是繼續抱殘守缺,守著自己的5Gi,還是重回3GPP主流舞臺,安分守己的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在已經有了答案,現實點,沒壞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