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炮轟”團車造車之后,又基于自己的創業心得,發布了長文《節奏把控對于創業的重要性》。
李想談到,創業分為0-1、1-10、10-100共三個階段,分別對應驗證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對于能力和資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資源與階段錯配,往往是企業失敗的根源,節奏把控好是對于創業者和一號位最核心的一個能力要求。
0-1的驗證期,企業是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的,主要是和自身的成長速度在競爭,因為領先者根本不會把你放在視野里。
在驗證期內,最重要的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特斯拉早期的三電系統、蔚來的用戶服務、小鵬的智能駕駛以及理想精準的面向家庭用戶的產品能力。
李想談到,“造車三傻”在2021年完成了從0-1的驗證期,大家各自在自己細分市場吃到了3%左右的市場份額,比如理想汽車在25-50萬的乘用車里吃到了3%,也成為了家庭用戶特點最鮮明的中大型SUV銷量的第一名,驗證了面向這個用戶群的產品力。
李想還指出,中國過去的六七年,智能電動車的創業者很多,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三個互聯網的外行成為了新勢力里銷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車行業的高管創業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鵬、李想作為連續創業者,對于節奏的把控和心力。
同時他還表示,從0-1是最難的一個階段,據統計96%以上的創業企業都會在從0-1的階段就結束了,很多行業領先者在行業轉型和技術轉型的時候之所以不成功,也是因為不愿意再干從0-1的階段,這是大企業轉型失敗的根源所在,也是后來者和新勢力們的機會所在。
1-10的成長期,這個階段公司的規模會增長10-100倍(根據行業而定),會面對各種競爭,因為開始侵入領先者和既得利益者們的領土。
在這個階段,有兩點基本上決定了生死:1、必須繼續保持從0-1驗證期所建立的優勢,這一點的疏忽是大多數企業從1-10快速死亡的根本原因。2、在堅持放大優勢的前提下,必須考慮競爭的要素,也就是必須面對競爭做更多必要性的工作,記住,是必要性,而不是選擇題。
在從1-10階段失敗的企業,可以確鑿地說就是這兩個問題:1、沒有延續自己的特長;2、沒有補上競爭的短板。只要有一個沒做到就結束了。
李想還談到,作為管理者,從0-1比拼的是對自己的理解,從1-10則是提升對于別人的理解。
李想總結道:從1-10的成長期,企業最重要的是堅持和放大你從0-1的特長,并補上競爭和快速增長會出現的致命短板。對于參與者個人而言,仍然是持續增強自己專業的特長,但是必須補上自己的職業素養,即理解別人并給出解決方的心智模式。
縱觀整個創業,能夠完成從1-10的企業,應該是千分之一的比率。總之,能做到的就活下去,做不到的就自然淘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