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是新能源電池領域的重要材料,我國75%的鋰礦都依賴進口,現在中國科學報報道稱,中科院的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地區發現了超大型鋰礦,資源量超百萬噸。
據報道,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團隊在喜馬拉雅瓊嘉崗地區發現了超大型鋰礦。
該鋰礦被認為“有望成為繼南疆白龍山、川西甲基卡之后的我國第三大鋰礦”,是“喜馬拉雅首例具有工業價值的偉晶巖鋰礦”,相關成果發表于《巖石學報》。
科研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秦克章研究員在采訪中表示,瓊嘉崗鋰礦的地表露頭情況很好,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長度、寬度和地表露頭落差。4條礦帶長度都超過1000米,其中2條礦帶寬度大約在100米,集中分布在5390米至5581米的高海拔地區。
對于該地區的鋰礦資源量,秦克章表示,礦體中氧化鋰資源可達101.25萬噸,“這個數值是根據保守估算的礦體體積和氧化鋰資源含量算出來的”。
至于開采條件,“瓊嘉崗鋰礦具有良好的開采條件。”秦克章回應,“鋰輝石顆粒較粗大,大約有10厘米至20厘米,屬于宜選礦石;礦區所在地交通便捷,已經通了鄉村水泥路;處于正地形,有利于開采;礦體裸露,無需深挖;遠離珠穆朗瑪峰核心自然保護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