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杜絕電動自行車“上樓入戶”的行為,北京也再出新規。
日前,據報道,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管控的實施方案”。今后,把電動自行車推進樓道充電,可能將會對車主的個人征信有影響。
事實上,電動車上樓充電,對于車主來說,原因無非兩點:小區充電設施不完善,充電不便或者無法在小區內充電;或者小區充電費用貴,與民用電相比,后者價格更經濟。
而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北京也將進一步完善電瓶車的充電措施,實施方案提出,北京市將分類別、分場所實現充電設施建設全覆蓋,確保限期內新老小區,完成改造升級公共充電方案。
而充電收費采取“電費+服務費”模式,兩者應分別計價、收取,不可打包混合收取;電費執行政府規定的電價政策,按照居民生活用電價格收取,明碼標價,確保愿意用和用得起。
此外,電動自行車以及電池,有望與車主“身份綁定”,實現“一車一池一碼”身份認證。
實施方案顯示,北京市將鼓勵智能傳感器、二維碼、電子芯片在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上的推廣應用。
通過“一車一池一碼”身份認證方式,將車主與車輛、電池信息綁定,保持生產、銷售、登記等前端環節與騎行、充停、維修、回收等后端環節信息一致,助力實現全鏈條全生命周期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質量可控的閉環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