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傳感器的發展,可穿戴設備能夠收集很多手機無法得到的人體指標信息,這也打著健康標簽的智能腕帶能夠獲得關注的主要原因。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智能手表里面集成的傳感器也開始多起來:除了“標配”加速傳感器外,部分產品也加入了測試心律、溫度、出汗量等人體指標的傳感器。也許有一天,手表會演變成一個跟醫療監測直接掛鉤的配置。這里引用@鄭輝微博的話:“單獨以智能手表為基點來思考是行不通的。智能手表的將來一定是復雜傳感器的集成。當個體數據、群體數據的搜集、處理、應用都成體系并且成熟以后,智能手表的爆發才會水到渠成。”
所以說,智能手表雖然現在并不成熟,但是說它們沒有未來是不妥的。不過小編并認為智能手表不是一款“人手必備”的剛需產品,畢竟它們跟手機、智能腕帶等可穿戴設備或多或少存在部分替代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垂直領域而推出的智能手表可能會有更好的市場。
在Kickstarter上,希望通過眾籌而獲得啟動資金的智能手表有好幾款,而針對運動而推出的Pebble一直以融資總額超過1000萬美金位于同類產品的榜首,預定用戶數也接近6.9萬。而在7月份的時候,他們的銷售量超過27.5萬只,供不應求。
最近一家名叫FiLLP的公司針對兒童市場推出了一款具備監護功能的智能手表,雖然不知道銷售如何,但是不少身為家長的國內讀者表示喜歡——這跟大家對普通智能手表的質疑形成了很好的對比。
這里拋出最后一個問題,誰能從這個領域異軍突起,成為行業的典范呢?是遲遲不肯出手的蘋果、蠢蠢欲動的小米/騰訊,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團隊?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12日11:02:5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192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