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份額歷史性地達到5%。這讓負責大中華區智能手機業務的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曾學忠倍感壓力,他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坦言,“國內確實沒有美國市場做的好,公司領導層也一直不滿意這一現狀。”
為何美國市場比中興的老巢中國還要做的好?說來話長。早在1998年,中興其實就已經進入了手機市場。從服務于運營商系統的B2B模式初次轉為面向個人消費者,中興手機步履蹣跚。2002年3月,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在上海成立,專門從事手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成立初期,國產手機“農村包圍城市”、動輒“萬人促銷”的模式風靡一時
可是一直到2003年,中興都沒有摸到做手機的“門道”,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銷售體系等都不如人意。不得已,中興在2004年開始照搬其他本土廠商的做法,悶頭扎入如火如荼的渠道建設浪潮中。據中興人士回憶,當年最高峰時中興的手機促銷隊伍有近5000人,出貨量曾經沖到了1000萬臺。
但是,很快負面效應開始顯現。砸錢的渠道模式并沒有為中興帶來利潤,加上諾基亞等廠商的低價傾銷策略及國產手機自身的故障率太高,反而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這讓當年的幾個老牌國產手機幾乎全軍覆沒,中興手機也一度陷入迷茫。顯然, 做渠道并非中興所長,而中興的長處在于技術研發及和運營商關系。于是,痛定思痛的中興手機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戰略轉型,收縮渠道,轉而專注于海外運營商定制之路。
中興手機后來的轉機主要來自于轉戰海外市場。中興手機2006年開始在海外取得進展,不斷突破歐美發達國家運營商市場,此后幾年,海外市場在中興手機銷量的比重一直比較大。直到現在,海外市場仍然是中興手機的主要收入來源,占到中興通訊手機營收的65%。其中,如果按照收入規模計算,美國市場是中興通訊第一大市場,去年中興來自北美市場的收入創紀錄地超過10億美元。
“在美國市場,超過90%的中興手機是在運營商渠道銷售,這也是中興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正值國慶放假期間,中興通訊北美區總裁、美國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立新在美國休斯頓采訪中強調。
突圍中國市場
國的手機行業目前正經歷一場混戰,很像曾經風光、如今卻陷入困局的光伏行業。“全球再也找不出一個類似中國的手機市場。”何士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兩年來,國內電信運營商采取的快速激進策略刺激了手機市場的繁榮,讓越來越多的廠商投身其中,但也埋下了隱患。”
他透露,現在國內手機行業存在嚴重的庫存過大問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18日14:02:0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216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