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通用GPU廠商天數智芯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天數智芯首款通用GPU天垓100及天垓100加速卡自發布以來,累計獲得的訂單金額已經接近2億元。
從2021年3月31日,天數智芯發布了國內首款通用GPU——天垓100芯片及天垓100加速卡,實現了國內通用GPU從0到1的突破之后,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實現了從產品發布到規模應用的飛躍,成為中國唯一量產的通用GPU產品。
天數智芯表示,從2020年5月交付流片,天垓100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流片、點亮、測試、客戶適配、穩定供貨等階段,成功量產并實現規模應用。
除了市場的期待、天數人的努力和合作伙伴的支持,產品本身的硬實力才是最根本所在,尤其是開發全自主、技術廣通用兩大特質在天垓100市場拓展過程中顯露無疑。
據介紹,天垓100從底層硬件到上層軟件都是獨立設計開發,不走購買國外GPU IP的捷徑,確保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國內長期作為國外IP代理的局面。
全自研的架構、計算核、指令集及基礎軟件棧,也讓天垓100可以立即響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實現持續自主發展,完全不受國外IP制約。而且針對客戶要求的不同技術層面開放性測試,全自主的天垓100也從根本上保障了客戶使用安全、信息安全。
資料顯示,天垓100采用業界領先的臺積電7nm FinFET制造工藝、2.5D CoWoS封裝技術,搭配臺積電65nm工藝的自研Interposer(中介層),集成多達240億個晶體管,整合32GB HBM2內存、存儲帶寬達1.2TB,支持FP32、FP/BF16、INT32/16/8等多精度數據混合訓練,系統接口PCIe 4.0 x16。
其中,FP32性能37TFlops(萬億次計算每秒),FP16/BF16性能147TFlops,INT32性能37Tops、INT16性能147Tops,INT8性能295Tops。
面對AI算法的多樣性和快速演進,天垓100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通用性,憑借著GPU架構、通用性的指令集和完善的算法加速庫賦予天垓100的普適性。過去一年,天垓100已支撐近百個客戶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超過兩百個不同種類模型訓練,ResNet50、SSD、BERT等骨干網絡模型的性能接近國際市場主流產品。
此外,天垓100還廣泛支持傳統機器學習、數學運算、加解密及數字信號處理等領域,也是唯一一家已適配X86、ARM、MIPS等各種類型CPU架構的通用GPU產品。
基于自主研發的芯片架構及軟件棧,天垓100產品實現了多維度技術創新,具備自主可控、高性能、通用性、靈活性等特點,其應用覆蓋廣、性能可預期、開發易遷移以及全棧可定制,能夠支持國內外主流AI生態和各種深度學習框架,并通過標準化的軟硬件生態接口為行業解決產品使用難、開發平臺遷移成本大等痛點,大幅縮短適配驗證周期,使客戶業務系統幾乎無感知地適用天垓100產品。
目前,天數智芯已陸續與國內主要服務器廠商完成天垓100產品引入并進入其供應商目錄,主流服務器廠商近期將會陸續發布搭載天垓100的服務器產品進行銷售,天數智芯已與新華三集團等行業合作伙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全方位合作。
天數智芯還主動加強與下游客戶合作,用專業的技術能力和貼身的精準服務,協助客戶完成工程適配和項目交付,廣泛適用互聯網、運營商、智能安防、生物醫療、教育科研、智算中心等不同行業眾多應用場景,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及訂單。如生物醫療領域,天垓100能夠支持基因檢測、X光圖像識別、遠程腸胃鏡圖像識別等應用場景;智能安防領域,天垓100能夠支持視頻圖像分析、監控物體識別、跨街區事件分析、物品檢測等應用場景;智慧教育領域,天垓100能夠滿足姿態識別及糾正、智能教學等應用場景需要。目前,天垓100產品累計訂單金額已經接近2億元。
此外,天數智芯還利用天垓100產品開發了GPU集群管理、隱私計算、神經網絡3D建模等解決方案;天垓100已能夠運行包括悟道等在內的一批新的算法大模型;天垓100還可以適用2022年國際CVPR大會上的清華、北大、智源等國內研究機構聯合發表的最先進算法,如定制算子的Point-BERT、量子啟發的Wave-MLP、結合自注意力與卷積的ACMix等。通過基于天垓100的多樣化、個性化算力解決方案,天數智芯將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也為AI理論及算法研究提供自主算力。
天數智芯稱,其是中國唯一一家實現通用GPU量產的硬科技企業,率先發布產品并第一個實現商業應用落地,產品開發和商業應用領先國內同行1至2年時間。
天數智芯表示,未來將繼續堅持走自主發展道路,以DSA通用化、圖形計算化、計算圖形化、硬件微分化為要求,在天垓100基礎上加速技術創新步伐,不斷提升產品通用優勢、圖形處理能力、計算效能。
以天垓系列產品加速AI計算與圖形渲染融合,探索走出一條通用GPU趕超發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的算力引擎支持中國特有的云-移動端協同內容生成與圖形渲染,推動城市智能化、工業自動化、載具無人化以及娛樂置入化,開啟中國引領世界走向元宇宙、數字孿生的嶄新一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