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2日早間消息,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一項谷歌專利申請顯示,谷歌正在開發一種可置于喉部的電子紋身,使其成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設備的麥克風。
谷歌已經開發了頭戴式計算設備谷歌眼鏡,但目前仍在進一步推動可穿戴計算的理念。喉部麥克風最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飛行員使用,可以在嘈雜的機艙環境中改進地面和機艙內的無線通信。
目前,谷歌旗下摩托羅拉移動計劃通過電子紋身將麥克風置于用戶喉部。這一電子紋身可以通過近場通信(NFC)、藍牙、紅外或其他短距離通信技術與附近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計算設備和游戲設備通信。
谷歌于11月7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了這一專利申請,申請號為13/462881,而專利名為“將電子紋身連接至移動通信設備”。專利發明人為威廉·阿爾伯特(William Albert Jr。)。
這一電子紋身中包含嵌入式麥克風和收發器,可以與附近的智能手機進行無線通信。此外,電子紋身還將配備一個電源,從用戶身體其他部位獲得電力。這種置于喉部的麥克風有助于降低來自周圍環境的通話噪音。
專利申請還描述了利用這種電子紋身的其他方式,例如置于動物喉部拾取聲音,或通過加入用戶界面成為顯示屏,喉部的特定運動將觸發顯示屏點亮。而如果加入電流皮膚反應探測器,那么這種電子紋身還將成為一個傳感器。專利申請稱:“如果用戶感到緊張或是在說謊,那么相對于有信心、說真話時將呈現不同的電流皮膚反應。”
谷歌尚未就這項專利申請發表更多評論。分析師指出,將語音命令作為計算界面正成為一種趨勢,而谷歌這一專利申請符合這種趨勢。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師帕特里克·莫爾海德(Patrick Moorhead)表示:“如果這一概念被產品化,那么意味著用戶將獲得更強大、無需雙手操作的體驗。”他同時表示,軍方目前已積極應用喉部麥克風技術。
J. Gold Associates分析師杰克·戈爾德(Jack Gold)則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飛行員曾受益于喉部麥克風技術。不過對于電子紋身,他表示:“我不能肯定,有多少用戶會愿意為了與手機通信而進行紋身。一些人可能會認為很酷,但大眾市場的情況怎樣?”
分析師認為,谷歌申請這一專利部分是由于移動設備正在快速發展,各大廠商需要新技術去參與競爭。
戈爾德表示:“這一專利申請表明,各大廠商正在思考移動設備之外的創新,通過新方式去解決某些問題。你很可能看見在輸入輸出方式領域的更多嘗試,而一些新方式將在未來3到5年內逐漸流行。”摩托羅拉移動這項專利申請的評估和批準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