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的,無邊際的世界貨幣,最終取決于,大眾內(nèi)心。這一點,它或許可以向鉆石學習。黃金的歷史,有數(shù)千年的市場傳承與教化,但鉆石的成功,卻只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可以毫不猶豫的說,鉆石是20世紀最偉大的騙局。
戴·比爾斯集團牢牢操控著世界鉆石的產(chǎn)業(yè)鏈,這類自然界最堅硬的物品,除了工業(yè)切割之外,幾乎毫無價值,甚至可以人工合成。不過,聰敏的生意人,最終將鉆石鼓吹成為價值傳承的商品,也巧妙地它包裝成見證婚姻與愛情的必需品,在重復了無數(shù)次“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鼓噪聲中,人們漸漸地將鉆石視為替代黃金的不二之選。
只要有人信,鉆石比黃金還有價值,只要無人信,鉆石也不過是最堅硬的石頭一塊。同樣的,比特幣亦如此,倘若相信比特幣,它的價值還將繼續(xù)漲,它便是穿行在虛擬與真實兩個空間的世界貨幣,倘若無人相信比特幣,它也不過是極客們自娛自樂的,0與1構(gòu)成的字符串。
事實上,無論是曾經(jīng)的君子蘭,抑或是前期的普洱茶與藏獒,可以說是騙局,也可以稱之為泡沫,又或許,都不是。它們只是擊鼓傳花鼓聲停了。倘若無人接盤,一切都是泡沫,也都是騙局,同樣的也如今日比特幣。但比特幣的瘋狂,從現(xiàn)在來看,它的社會動員效應已起,最終是騙局還是泡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定義,譬如,2013年8月19日,德國成為首個承認比特幣合法貨幣的國家。
比特幣其實是個無政府主義烏托邦的產(chǎn)物,只要配備昂貴設施,遵循共同約定,全民皆可以開采。這種烏托邦色彩成就了比特幣傳奇,最終也束縛了它,沒有了政府權(quán)威的背書,在我們所能預見的未來,它最終也不能約定俗成地成為貨幣。貨幣背后是政府,有權(quán)威,有利益,烏托邦永遠都是一種幻想,盡管,這種幻想看上去是那么迷人。
因為比特幣溫情脈脈地理想主義色彩,因為售賣挖礦機的利益機構(gòu),因為奇貨可居,請君入甕的國際大炒家,更因為,試圖從中牟利的大眾,無論這些人投資抑或是投機心態(tài),比特幣已是蔚然,風成之勢,不可逆。理性與非理性,泡沫與非泡沫,上下其間,誰也道不清,分不明,這是Game。
比特幣的游戲還將繼續(xù)。價格還將上漲。但又或許有一天會如肥皂泡沫一樣,幻滅。看熱鬧也好,游戲其中也罷,無所謂騙局與泡沫。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羅伯特·希勒 有本書叫《非理性繁榮》,不妨一讀。理性是稀缺的,但非理性也是市場繁榮之必需品。
IT’s just a game。比特幣的故事,很精彩。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