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一個巴掌拍不響
BAT三巨頭中,百度在互聯網金融起得最晚。今年7月,百度旗下百付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8月底,百度金融頁面低調上線,但不久之后只剩下信用卡申領。9月,百度在上海設立實體小額貸款公司申請已獲批準。10月底,百度理財產品“百發”上線,隨后推出“百賺”。11月5日,百度貸款搜索平臺上線。
其中“8%預期收益”的噱頭讓百發一炮打響,實際上這只是百度與華夏基金合作的一款再普通不過的理財產品,近7日內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4.7%,收益與余額寶相近,不同的是百發采用限額出售。未來百度金融業務涉及理財、小額貸款、信用卡及保險。
根據百度對外透露信息,百度在互聯金融戰役中將分為三個不同的頻道:百度理財、金融頻道和財富頻道。后兩者均為金融搜索,其中財富頻道在貸款、保險和理財通吃,并遵循百度一貫的“流量變現”邏輯,把運營交給第三方來做,貸款業務主要接入金融垂直搜索網站融360。
可以看出,百度金融策略與百度電商策略相近,緊扣搜索,金融方面百度更傾向于合作,線下銀行、基金,線上專業P2P服務公司。就目前百度金融的方向與思路而言,還沒有優勢。上面已經提到,百度理財產品與余額寶收益相近;小額貸款方面,百度也不具備阿里、京東在電商平臺、供應鏈環節的資源優勢;社會化鏈條薄弱,使得百度移動支付也難以與騰訊微信抗衡。回過頭再想想,百度金融有深挖價值的無非是其60多萬企業推廣客戶以及百度移動生態圈中的70多萬開發者。
可穿戴智能設備作為創新力的象征,這點不用多說。百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研究院,另一方面又與具備創新能力的創業團隊合作,共同開發。可穿戴智能設備批量市場化還有一段距離,一旦實現,作為反哺百度移動戰略的選擇,也很不錯。
下一年,百度的狼性還會在哪方面突顯?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