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的現狀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話題,其和民眾的相關度高于任何文化載體。相對于數百萬作者的創作隊伍,年產十萬部長篇小說的驚人數字,涌現出年收入超千萬的作者在今天的網絡文學現場已經不是“新聞”。2013年,標志性事件集中出現,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視網絡文學,本年度中國作協吸收了16位網絡作家入會,第七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共有19位網絡作家代表出席,中國首家網絡文學大學近日成立,目前網絡作家協會正在籌備成立;其次是網絡文學內部出現結構重組,起點中文網主要團隊出走,與騰訊合作新建“創世中文網”,不久,“騰訊文學”高調亮相,宣告網絡文學成為騰訊核心業務;第三是具有行業優勢的網站看好網絡文學,除了前面提到的騰訊,新浪將其讀書板塊獨立,成立了新浪閱讀公司,百度和鳳凰網也先后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網站和頻道,百度在建立百度多酷之后,還計劃并購縱橫中文網,大舉進軍原創網絡文學領域。
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網絡文學如何“升級”的問題。網絡文學走到今天,果真是像某些人講的那樣“去精英化”嗎?我以為不是,起碼不能做簡單的一刀切。
網絡文學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事實上,網絡文學的海量作品實現了文學發展的多樣化,其中的翹楚逐漸被不同身份的讀者所接納,讀者的分層分級、各取所需,隨之應運而生,這樣的文學生態應該說是積極、健康的。網絡上既有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這樣的大眾型作家,也有如江南(《龍族》系列)、貓膩(《將夜》《間客》)和燕壘生(《天行健》)等一批致力于將網絡類型文學向精英化方向轉換的作家。后者突出的表征是,已跨越娛樂性寫作,進入文化反思階段,形成了獨立的文學“品格”和寫作“人格”。因此我個人認為,類似上述作品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在成功擁有大量讀者之后,并未止步,堅持在劇烈震蕩中前行,很好地解釋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某種嬗變。正如任何文學形式無法脫離社會現實一樣,網絡文學從來不回避,也沒有必要回避它的商業化功能。
目前,網絡文學通過自身努力贏得了資本市場、機構與政府的多重關注,新格局將由此而產生。也就是說,網絡文學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有可能持續10年或者更久,并將與其他藝術種類并駕齊驅,開創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的新天地。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1月29日16:11:1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432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