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不驚的家電企業,太需要一些利好預期了。阿里巴巴宣布與海爾集團的合作立刻激發了業界的興趣:家電巨頭與電商巨頭合作,能干出啥大事情來?
仔細分析該項合作的內容,很容易看出此次合作的重點是在物流方面,而不在家電;既非把傳統的制造業搬上互聯網,也不是將互聯網的營銷模式植入傳統制造業。
和大多數實體企業與電商的合作相反,這種合作對制造企業的作用,僅僅是保證制造企業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在電商時代不輸給別人。
具體到合作的產物或對象,阿里巴巴主要盯上了海爾的物流,而并非瞧上了海爾的家電技術或產品。此次投資說到底,與海爾集團旗下的家電制造公司青島海爾關系并不算大。在海爾集團的架構中,海爾電器以物流、渠道、營銷業務為重點,主要的業務品牌則是日日順物流,毫無疑問,海爾電器能夠借助阿里的力量將物流做強做大。
對于青島海爾來說,海爾集團與阿里巴巴既然有了戰略合作,青島海爾的家電產品以后也會一定程度受益。雙方把物流做好了,海爾的家電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也會方便很多,能夠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
在這種合作中,作為家電制造者的青島海爾,受益當然會有,但未必很明顯。因為,阿里它不會只和一家家電企業合作,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它要更好地利用制造企業,與制造企業合作越多,它得到的也更多。而制造企業與阿里的合作,只能夠說是占據了一個應該占據的市場。當然,制造業也可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但排得上號的能有點利用價值的電商并不多。
就像此前天虹等一大批百貨公司爭相與微信合作,百貨公司據說得到了好處,但是這種好處并非是排他性的。百貨公司能夠做到的,僅僅是在電商時代,競爭對手有的,我也有。所有的百貨公司都與微信合作,其結果就是大家都提供了相同的服務,這對于百貨公司而言,并沒有實質的競爭力,更談不上護城河。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