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谷至秋葉原的地鐵上,座椅對面的兒童拿著手中的3DS在《怪物獵人》世界中打發時間,中年人有的在閱讀書籍,有的則拿出夏普手機瀏覽新聞,年輕人則清一色拿著手中的iPhone或攻略手游或觀看視頻。
iPhone已經成為日本年輕人必備的數碼產品。在這背后,以任天堂、索尼為代表的日本游戲界在經歷了近30年的輝煌之后,已經開始受到手游和社交游戲的沖擊并逐漸衰落。
日本手游地域特色明顯
“在日本,GungHo只憑借《智龍迷城》這一款游戲,它的市值就已經超過了任天堂。”數月前,呼吁國內手游廠商出海的Google日本商業合作部負責人坂本達夫經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國內的開發者進入日本手游市場。
坂本達夫所說的HungHo是目前日本最大的手游公司,根據Google Play日本市場的最新排名,這家公司與LINE和COLOPL共同占據了前十大游戲中的九個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排行榜中,有7個游戲都是柏青哥游戲,此類游戲多為賭博類游戲,主要是在日本非常流行,但由于地域、文化等限制外,無法在其它地域大范圍流行。
此外,雖然日本傳統游戲市場正遭遇社交游戲與手游的沖擊,但以PS3、3DS構建的傳統游戲市場仍占據相當大的市場,即使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在手機終端上大多也是下載卡牌、文字養成類游戲為主,這與今天歐美手游市場上的主流類型并不相同,數據顯示,目前有58.2%的日本人每天玩手游。
智能手機普及率低
在國內最火的土豪金iPhone5S在日本貨源充足,但是其他顏色的5S則處于全面缺貨狀態,目前軟銀主推的是iPhone5C,用戶每月承諾消費2523日元話費(約合150元人民幣),并在網絡1年就能以0元的價格購買iPhone5C。
與國內套餐不同的是,2523元的話費中包含了不限流量的上網套餐,而這也是在地鐵中有不少年輕人通過手機觀看在線視頻的原因。
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10月,日本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僅為38.2%,但是人均付費購買APP應用的數量是11.5個,而且智能手機增速在發達國家中位居第一位。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