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日趨飽和,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穿戴式設備,諸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甚至是智能戒指。但是,穿戴式設備的市場反應也非常冷淡。三星推出了智能手表,但是銷量慘淡,原因何在呢?
因為現在大多穿戴式設備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不是為了用戶需求而創新。智能手表的功能和智能手機高度重疊,聽音樂把耳機插到智能手表上感覺很酷?用智能手表打電話很舒服?
各家看似很熱鬧的扎堆穿戴式設備,除了周鴻祎的360安全手環找到了真正的用戶需求以外,其他都在迷茫的困局之中。
企業市場
那么,穿戴式設備的前景在哪呢?奮達科技的汪總談到了奮達要做穿戴式設備的企業市場,他看到了穿戴式設備發展的方向。
iPhone以后,微電子行業科技突飛猛進,移動處理器性能增長,各種人機交互技術,通訊技術,傳感器技術突飛猛進,同時產品價格迅速下降。
這是穿戴式設備興起的技術基礎,也意味著許多傳統行業,傳統模式可以采用新的技術提升效率。
我們現行的各種工作流程、工作模式都是建立在低技術基礎上的,效率很低,時間、人力物力浪費很多。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高技術進入各個行業改變現狀提升效率成為可能,而穿戴式設備就是這一改變的硬件基礎。
電腦的出現,改變了鋼筆、稿紙爬格子的寫作方式,穿戴式設備的出現,也將改變很多行業的工作方式。
下面我們來舉一個具體例子,現在我們去醫院看病就是低技術低效率的典型模式。現行的看病流程大約是這樣:
1、病人去掛號
2、病人排隊進入診室
3、醫生詢問情況,檢查病情,手寫記錄。
4、醫生手寫開出化驗單、檢查單
5、病人持單子去化驗、檢查
6、病人取回化驗結果,排隊
7、醫生查看后寫出治療方案,手寫藥品和治療清單
8、病人持清單去收費處收費
9、病人持收費記錄去藥房取藥
這是一個低技術下的工作流程,費時費力,病人痛苦,醫生麻煩,工作人員疲于奔命,沿用幾十年。
那么在現代技術,以穿戴式設備為硬件基礎的流程應該是怎么樣呢?我們來描述一下。
1、病人進入醫院,接待人員用穿戴式設備拍攝病人,詢問病人姓名年齡,錄音并且語音識別。根據病情告訴病人應去科室。并直接通過網絡把病人信息和詢問錄音錄像傳到中央服務器和病人所應該去的科室。
2、病人到科室見到醫生,醫生詢問病情,穿戴式設備直接錄音,并語音識別,雙方對話做為電子病例。醫生作出檢查意見,直接傳到做檢驗的科室(驗血、CT、X光)
3、病人檢查完畢,檢查結果,直接傳到醫生的穿戴式設備上(類似谷歌眼鏡似的東西),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和電子病例作出治療方案,通過網絡傳遞給財務和藥房。甚至病人的智能手機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2月17日13:06:4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516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