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臺班子”網上擺攤
經過精心挑選,常樂選擇在某網站上擺攤賣“鉆”。
據常樂交代,在該網站上只要注冊成為會員,繳納會費,賣家就可以在該網上出售商品,繳納的會費越多或者再建立一個專屬于個人的子網絡平臺賬號,那么在網站上的排名就會靠前,點擊量也會越多,這樣銷路自然會好。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常樂花3萬元開通了一個最高級別的賬號,利用該網發布出售Q鉆信息。為了招攬生意,常樂以騰訊官網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的價格賣起“鉆”來。薄利就能多銷,常樂的生意頓時火爆起來。
“一張從廣東買來的手機卡,卡的余額約5元錢。開通一個Q鉆需要至少3條短信,如果是開通10個Q鉆,需要至少30條短信。這就需要大概3元錢,剩下的錢用來備用,一旦發錯了短信,我還可以重新發送。按照打過折后價格約算,一張卡至少能獲利10元至20元。”說起自己的如意算盤,常樂十分得意。
截至案發,常樂帶領他的“草臺班子”瘋狂作案獲利86萬余元,除了日常運營開支外,常樂用這些錢貸款買了車,還在徐州最好的小區買了房準備再大干一場。
多伙人競相刷鉆詐騙
對于網上騙刷Q鉆的行為,提供網絡服務的騰訊公司早在2010年9月就有覺察,也相繼采取了技術對抗措施,通過對手機號碼歸屬地和QQ歸屬地的查詢,對發現的部分騙刷Q鉆的QQ號碼予以限制使用。可是由于不記名手機卡太多,公司對此一一比對牽扯精力太大,短時間內無法全部杜絕使用。
對于騰訊公司的反制,常樂玩起了“躲貓貓”,在網上提供專門客服,凡有客戶提出其購買的Q鉆被騰訊公司限制使用,常樂等人都會為該客戶再如法炮制開通一個新Q鉆服務,保證客戶所開通Q鉆能夠達到自己許諾的使用期限。
2012年10月,騰訊公司正式報案,網名叫酷兜兜的常樂進入警方視野,經網警大隊進一步偵查,常樂案發。
經查,網上同時另有李冰、戴志坤、史新陽三撥人如法“鉆營”獲利。他們的行為共給騰訊公司造成上千萬元的損失。
徐州市云龍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認為,常樂等人的行為是典型的詐騙犯罪。“爆卡刷鉆”犯罪行為的發生,反映出騰訊公司在業務費用結算方面及業務銷售安全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在該院建議下,目前,騰訊公司正在查漏補缺,避免此類案件再次發生。同時,該院還建議相關通信公司加強對余額不足的不記名卡的監控,嚴格售卡實名制度。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