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限量的船票,一個按鈕出發,換一座城市,換一處風景,去發掘與你生活差異最大化生活。這是圖片社交應用Civo的用戶匹配機制,你可以稱之為“社交發現”。PingWest經已報道過Civo此前的版本的主要功能,最近聽聞這款這家從誕生之日起便致力于慢社區建設的應用要更新了,我向開發人員拿到了測試版,先作體驗一番。
映入眼簾的,是主界面feed流的改版:由以往好友時間軸的排布,變更為用戶最近更新的圖片預覽,圖片作為內容被更進一步的提煉出來。這樣的改動,在我眼里并不意外。早在2011年,大眾應用正在流行各類擬物設計時,Civo已經采用了平面化的純凈界面,創始人舒韡告訴我:產品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用戶把精力集中在內容,而不是產品細節上的炫技。
第二點明顯的變化,用戶可發現二級菜單里開放了地理及姓名搜索的功能,從以往的雙向閉合,變更為可單項關注機制。對于這一變動,舒韡的解釋是在產品用戶反饋收集的過程中,有不少用戶是沖著“異域風情”去的,但Civo的匹配算法并不是完全根據地理位置信息匹配,對于好奇國外用戶生活的需求,不能每張船票都保證到達精確的“目的地”。因此,在目前Civo用戶數達至一定量級的前提下,開放地理位置信息也成為了必要。
不過,舒韡也發現,由于文化差異,多數用戶在匹配國外用戶后,不便交流,只流于點贊這一個動作,后續產品會考慮加入翻譯功能。
關注機制的采用,也讓Civo在形態上更偏向于UGC社區,無論是圖片、聲音、還是文字,優質內容難以復制,但如果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內容生產的標準,同時幫助優質內容擴展出來,是這類社區必須做好的功能。所以,新版的Civo加入了每日精品推薦,我想離不開這兩點原因。
用戶的需求是個性化的,產品提供的每一個功能,都會被用戶以不同的方式使用,Civo的圖片上方的附言功能,文字上限在1000字,但在我的關注流里,能發現部分把它當成了日記的用戶,每張圖片下面寫滿了大段的文字。我想,正是因為產品在細節上的極度克制,給用戶留下的私密性的安全感,用戶才愿意把自己私密記錄在Civo上——“因為在這個世界里,無人認識我,我也能從中發覺不一樣的世界”。
可能你也留意到了,Civo的載入速度有些緩慢,與舒韡交流得知,這還是源于數據安全性考慮,目前Civo用戶數據均存儲在國外,國內只通過阿里云作加速,雖然采用的已經是AWS最完備的服務,但隔著太平洋一來一回,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國內的場景。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解釋Civo目前國外用戶圖片量是國內用戶數倍的現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