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2:中長期產品不適合網絡?
有觀點認為,很多人購買余額寶、理財通還是看重其靈活性,而中長期產品并不符合互聯網理財的“屌絲”特性,不僅會分流現有貨基投資者,而且能否再次引爆市場還說不準。
對此,支付寶人士認為,目前各種“寶”都是對接貨幣基金,收益存在波動,長期收益難以確定且不能提供保本,部分用戶有獲取穩定收益的需求。
在業界看來,各種寶的定位其實是個人客戶的現金管理工具,所以支付便利和收益相比更要保障前者;但未來各家公司一定會瞄準用戶各種理財需求,推出不同時限、不同風險和不同收益的產品。
保險專家:萬能險預期收益率不等于實際收益
保險專家提醒,萬能險的預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客戶真正能得到的收益,“客戶所得到的是保險公司定期在官網公布的實際結算利率。而且計算收益率還要涉及投保初始費用及提前退保或部分支取費用,實際收益遠低于其網絡宣傳。”
對此,專家提醒,在購買萬能險時要看清產品條款,是否需要額外支付相應的費用,如初始費、領取費、保單管理費、風險費等。
投資方向或為大型基建項目
珠江人壽相關人士昨日則向記者表示,隨著保監會對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進一步放開,越來越多的保險資金也進入到一些權益資產以及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渠道當中。此前珠江人壽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已經計劃了幾單在廣東省內的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收益率相較于大額協議存款的利率而言更有優勢。因此,業內人士分析:“不排除險資投資渠道拓寬后,產品收益率也隨之水漲船高。”
“但是也要看到,去年以來,各類高收益保險理財產品五花八門,出現在保險網銷平臺,高收益也成為險企攬客利器。”上述業內人士坦言,“目前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收益率主要為5%~6%,而過高收益的產品或將迫使保險資金運用盲目追求高收益率,投資過于激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