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騰訊引爆的移動支付和O2O概念正一路狂飆,卻被央行緊急暫停。
3月13日下午,央行緊急發文,暫停支付寶和騰訊虛擬信用卡業務,與此同時,兩家公司已在線下鋪開的二維碼支付業務也遭遇暫停。消息傳出,騰訊以及相關支付概念股3月14日重挫,其中騰訊更是下跌6%,為騰訊支付概念發力以來少有的重挫。
支付概念怎么了,是因為太過狂飆需要緩一緩?還是真的動了誰的“靈魂”和“利益”,相關揣測是否涉及“陰謀論”,互聯網和傳統商業都在極力追捧的O2O,是否會因此暫時冷卻?
重挫支付概念
3月14日下午,央行支付結算司確認13日下發了關于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業務的通知,并已抄送中國人民銀行相關分支機構、清算機構和支付清算協會。根據這份通知,支付寶和騰訊公司的“虛擬信用卡”業務,將被暫停,與此同時,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也將暫停受理服務。
暫停原因,主要是基于安全和監管方面考慮。央行通知稱,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終端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平直接關系到客戶的信息安全與資金安全。
這個消息一傳出,很快引起市場嘩然。騰訊、中信銀行以及相關支付概念股股價遭遇重挫。截至記者發稿,騰訊港交所股價下跌5.1%,
直接被打回600港元以下;中信銀行A股下跌8.07%,報4.9元,直接臨時停牌;港股也重挫6.86%,報于3.94%。
此前因為與微信和支付寶合作概念,一度受追捧的實體零售公司,也被此次“暫停”事件牽連。截至記者發稿,王府井(600859.sh)股價下跌2.24%,天虹商場(002419.sz)下跌3.56%,華聯股份(000882.sz)下跌4.28%。
不過央行方面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此次通知只是“暫停”,并非“叫停”,并表示,此前對于支付寶和騰訊推出的虛擬信用卡業務“并不知情”,相關業務也并未報備。
為何相關業務被暫停,是沒報備還是存在隱患?
一些市場傳聞稱,此次支付寶和騰訊(主要是理財通)的信用卡和掃碼支付業務被暫停,與銀聯有關,因為兩家公司業務沒有走銀聯通道,擾亂了銀聯體系。
對此,銀聯方面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者沒有關系。”并反問記者,“你認為銀聯有這么大的能量?”
騰訊方面回應稱:“我們與央行正在密切溝通,對市場傳言不予評論。”而支付寶方面表示,我們和微信一樣,剛了解到此事,其他不予評論。
實際上,因為互聯網金融特別是支付概念,騰訊和支付寶等互聯網公司,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15日15:29:2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052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