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小米手機是首先把跑分營銷引入到手機領域的,而后安兔兔廣為消費者所熟知。在高通不再將最新最強的CPU供給小米后,小米及時轉變了策略,開始引入新的風潮,就是把材料營銷帶到了手機領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就是可以引領風潮,這次小米又做到了。
在小米4發布的過程中,小米拋出了此前不為人知、隨后廣為人知的奧氏體304,一種不銹鋼,其次在發布會中也花了10幾分鐘用來介紹鋼板鍛壓、精密加工的過程,令人感覺好像在了解F35戰斗機尾噴口的材料一樣,太高科技了。
而后,小米還提出了自己的手機后蓋是采用了IMT膜內轉印技術。這個技術我曾經聽說過,那是在2007年,惠普筆記本在外殼上采用了一種叫做膜內漾印技術,IMR。具體和IMT技術有啥區別(好像IMT是設備,IMR是工藝),我也沒搞明白,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明覺厲。
小米4還介紹其底部的Micro USB接口和45個音腔口,是由CNC精銑出來的,于是我查了下,CNC是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的簡稱,是一種由程序控制的自動化機床,簡稱數控機床。但是,如果說數控機床,我們首先想到的會是藍翔技校,所以還是說CNC比較靠譜一些。
小米4還介紹通過石墨散熱膜可以快速導熱,散熱效果大幅提升。石墨我不太了解,只知道納粹德國由于石墨純度不高,所以沒搞出原子彈,但石墨散熱膜小米在第一代就提過,也把這個詞引入到大家視線中,石墨散熱膜,是一種全新的導熱散熱材料,片層狀結構可很好地適應任何表面,屏蔽熱源與組件的同時改進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性能。
小米4還采用了更耐磨的PVD上色工藝,所謂PVD,指利用物理過程實現物質轉移,將原子或分子由源轉移到基材表面上的過程。它的作用是可以是某些有特殊性能(強度高、耐磨性、散熱性、耐腐性等)的微粒噴涂在性能較低的母體上,使得母體具有更好的性能。其考量標準還有個水滴角高的測試指標,我就更不懂了。
接下來基本更不敢研究了,因為肯定漏洞百出,因為我都不懂,這不僅涉及材料學了,還涉及了機械加工的科學,車工、銑工、鉗工、刨工、磨工……博大精深。小米4,讓很多自以為了解數碼的愛好者,一夜之間變成了白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