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iPhone 6迎合大眾世俗之心,以5.5英寸的“跨界”姿態出現時,也就意味著蘋果公司已然承認現實:該公司的在手機領域的偉大時代,已經越過巔峰,進入拋物曲線的后半段。
事實上,即使喬布斯已經離世快三年了(10月5日),iPhone的每一次新產品發布,媒體都仍然會想到喬布斯。(題外話一句:《喬布斯傳》(2013年電影)基本沒觸及到喬布斯在產品創新和劃時代意義上的渴望,而《硅谷傳奇》(1999年電影)似乎更容易讓人們了解,無論喬布斯和比爾蓋茨有著多大的不同,成就他們的,正是所謂開放和封閉兩個王國之間,持久的“戰爭”和各種所謂陰謀論。)
談到今天要發布的iPhone 6,以及過往的iPhone產品時,我必須提醒讀者的是:蘋果公司從來就沒有“技術控”的領導人,不管是喬布斯,還是蒂姆·庫克,他們所代表的蘋果核心優勢,在于其營銷能力,或許還有設計,而非技術、或者產品本身。
將“類Unix操作系統”應用到個人產品上,到目前位置,獲得成功的,仍然只有蘋果公司。(使用在黑莓手機上的BlackBerry OS操作系統QNX,雖然同樣是一款類Unix操作系統,卻沒有像iOS那樣,構建出完整而強壯的生態系統。)這才是蘋果公司自1996年喬布斯回歸后,最大的成就所在:無論是在個人電腦上使用的Mac OS (這里是指從1997年開始的版本),還是在手機上使用的iOS(2007年隨第一代iPhone推出)。喬布斯鼎定的核心系統框架,成為維系蘋果帝國的“意志樞紐”,也成為庫克為首的“看守內閣”倚重的全部所在。
正因如此,我們看到,蘋果從未扮演、也不屑扮演三星那樣“硬件先鋒”的角色,卻真實地創造了“iPhone”這一獨立于“手機”概念之外的產品。
這就是蘋果公司有別于其他任何手機廠商的根本所在。蘋果的對手,是微軟帝國,是谷歌(微博)帝國,而三星,充其量也就真真假假是個“硬件先鋒”,扛大旗頂招牌,靠的是營銷投入,如同金庸小說中的“丁春秋”。
而蘋果和谷歌的區別在于:蘋果通過iOS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這個世界中沒有病毒,沒有垃圾應用,沒有竊賊,是個世外桃源,而進入這個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通過蘋果控制的“門”(gateway);谷歌則通過Android創造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這個世界和人們的生活一樣,什么都有,而且它沒有所謂的山谷大門,唯一留給我們的,就是辨識真偽的權利。這鑄就了一個現實:蘋果就是喬布斯,即便喬布斯已不在、即便蒂姆·庫克接棒,蘋果仍然是喬布斯;而谷歌卻不是施密特,也不是拉里·佩奇或者謝爾蓋·布林。
或許蒂姆·庫克也非常期待,他能夠開啟蘋果公司的新時代。但現實是,在喬布斯已經登頂喜馬拉雅之后,留給庫克的更高處,除了仰望星空、遠眺明月,已無可選項——如何從登山者成為登月者?這是庫克幾乎無法實現的夙愿。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9日16:15:2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889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