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知名IT雜志《eWeek》報道 ,在截至2013年10月的財年中,惠普的業績至少從財務數據看來其在盈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上述財年中,惠普實現營收超過1150億美元,盈利接近110億美元。從各個業務單元發展看來,惠普旗下個人業務和打印機業務同企業系統和服務運營兩大部分的業務分別向公司貢獻了近乎對等的盈利。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惠普丟失了全球頭號PC制造商的寶座,而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在公司管理層人事方面惠普也從未“消停”過,此外盡管付出了有目共睹的努力,但惠普仍然距離全球移動市場領先廠商的地位有一定的差距。
包括上述原因在內的種種因素最終使得惠普在當地時間10月6日宣布將自身分拆成兩個獨立的企業,即惠普公司(主要經營PC和打印機業務)和惠普企業公司(主要經營企業業務)。到底使得惠普做出上述決定的原因是什么?想必這是包括筆者在內的眾多市場分析師都十分好奇和關注的問題。惠普一直是全球IT市場最重要的企業之一,但其卻并不是企業IT業務市場中的“主演”,一分為二之后的惠普能否在相關領域爆發出嶄新的生命力值得期待,而眼下筆者要討論的則是促使惠普做出決定進行自我分拆的原因有哪些:
1、聯想取代惠普成為全球頭號PC生產商
曾幾何時惠普一直牢牢占據全球頭號PC生產商的寶座,但近幾年來惠普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卻發生巨變。根據Gartner公布的調查數據現實,聯想已經取代惠普成為全球頭號PC生產商,今年第二季度內其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達到19.2%,而惠普以17.7%的份額位列聯想之后。2013年同期,惠普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為16.2%,而聯想的份額為16.7%。
2、聯想正在不斷擴大服務器業務
聯想的表現已經證明其在PC市場有能力打敗惠普,而如今聯想又開始在服務器市場開疆拓土。近日惠普剛剛完成了對IBM低端服務器業務的收購,聯想為這筆交易向IBM支付了21億美元。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聯想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向記者表示,聯想收購IBM服務器業務的目的很簡單,那便是從其他競爭對手手中爭奪市場份額。在服務器市場惠普仍然是當下的頂級廠商,每年惠普服務器業務能夠實現數十億美元的業績。有分析人士指出,聯想收購IBM服務器業務使得其擁有了挑戰惠普服務器大業的能力。
3、PC市場需求增長逐漸放緩
有數據顯示全球PC的銷量和出貨量已經連續八個季度出現跌幅。盡管有跡象顯示全球PC銷售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并且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增長,但惠普能否抓住這次機會實現“王者歸來”還無法確定。
4、PC市場的變化使得包括惠普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都面臨傷害
近兩年那里消費者習慣于選購小型計算機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劇烈變化。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開始拋棄傳統的筆記本電腦轉而購買平板電腦,消費者將原先升級PC的費用投入在了購買或者升級智能手機上。PC銷售企業庫存里的老式PC產品出現積壓,尤其是那些還在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PC機的壓倉時間超出預期水平。另一方面,微軟Windows 8操作系統受到消費者的冷遇,使得PC業務希望借助新操作系統而實現復蘇的愿望也落了空。
5、惠普高級管理層的“走馬燈”現象
惠普在高管層和董事會成員的變動方面出現了令人感到困惑的走馬燈現象。前惠普首席執行官赫德因為身陷丑聞而極不光彩的下臺,緊接著惠普便聘請前SAP的聯合首席執行官李艾科接替赫德的職位,然而李艾科在惠普首席執行官的座位上還未坐滿10個月時間,其就被梅格-惠特曼取代。
6、收購Autonomy的巨額交易最終敗走麥城
2012年11月,惠普宣布表示由于發現其所收購的Autonomy公司存在嚴重財務違規問題,惠普將對Autonomy的價值減記88億美元。Autonomy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的數據分析和知識管理企業。2011年年底,惠普宣布以10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utonomy公司,但不久之后其便發現Autonomy內部存在嚴重漏洞使得后者實際價值大大低于惠普給出的收購價。上述事件使得惠普股東對于惠普管理層大為不滿,甚至有股東因此向惠普管理層發起司法指控。
7、營收下滑成為惠普心病
盡管仍然是全球IT企業中的佼佼者之一,但營收下滑的問題卻已然成為惠普無法回避的問題。惠特曼2011年入主惠普之時,惠普在該財年的營收達到1272億美元。而在截至2013年10月31日的上一財年度中,惠普的營收已經跌至1123億美元。更為令人不安的是,惠普的盈利規模已經從2011年時的70億美元跌至2013年的51億美元。
8、惠普以往曾經傳出過分拆傳聞
事實上這并不是惠普第一次傳出分拆PC業務的消息。2011年李艾科還在任時就提出過分拆的想法,而后來有觀點認為李艾科想要分拆惠普PC業務的想法成為其被趕出惠普的原因之一。惠特曼在入主惠普時曾經堅決表示將不會分拆PC業務,然而現在所發生的事實卻是截然相反的結果。
9、惠普花了太長時間在平板電腦市場站穩腳跟
若干年前惠普曾經是最先啟動研發平板電腦的企業之一。然而直到現在,惠普也無法向客戶提供一款較為靠譜的平板電腦產品。更為尷尬的是,惠普想要脫離平板電腦業務的努力也經歷了多次失敗,這使得惠普頗有些“騎虎難下”的悲劇意味。
10、對智能手機業務的把握遭遇徹底失敗
此前惠普在收購Palm時,有觀點認為這或將使得惠普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繼續相當規模的力量。不過事實證明上述舉動完全沒有為惠普在智能手機業務的發展提供任何便利。
本文作者是美國知名IT雜志《eWeek》特約撰稿人唐-瑞尼斯特(Don Reising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