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際手機巨頭蘋果,還是國內手機廠商小米、魅族或者 OPPO,專利數量對其而言都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對于國產廠商來說,專利的申請與保護就顯得更加迫切,甚至成為最大的 " 攔路虎 "。
一、蘋果與部分國產手機廠商專利數量現狀
眾所周知,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包括著作權、商標及專利等傳統知識產權,也包括域名等 " 類知識產權 " 權益。就含金量而言,專利數量毋庸置疑是彰顯企業知識產權實力強弱的最佳指標。那么,在專利保護領域,小米、魅族、OPPO 等國產手機廠商們是被蘋果 " 甩出去幾條街 "、還是能夠與之匹敵呢?三家公司之間的專利現狀又如何?一起來看看。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專利檢索總量方面,小米共有 1496 項,而魅族則有 206 項,蘋果可檢索的專利數量為 2651 項,而 OPPO 則為 2863 項;在發明公布數方面,蘋果、OPPO、魅族、小米分別為 1546 項、2093 項、112 項和 1374 項;在發明授權數方面,蘋果已獲得專利授權的數量是 OPPO 的 4 倍,小米的 48 倍,是魅族的 120 倍;在實用新型專利數上國產手機廠商 OPPO,以 579 項位列榜首;在最后的外觀設計專利上,蘋果擁有的專利則差不多是 OPPO 的 4 倍,差不多是小米的 4.5 倍,魅族的 5 倍。
在三大專利類別中,發明專利遠比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審核周期長、申請難度大、技術含量高。在競爭比拼時,發明專利的殺傷力或防御能力也最高。實用新型次之、外觀設計最低。各國產手機廠商,對于專利的重視程度也在日益提高。
僅就小米與魅族來看,兩者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優劣、長短,可謂 " 一目了然 "。而從這份最新的數據來看,在智能手機領域,OPPO 對專利布局和成果取得的重視程度要比魅族更高,由于積累更深也遠遠超過小米。
二、爭奪未來:知識產權是利器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發展階段,其作用和價值是明顯不同的。需要強調的是,由于申請專利,需要提前將技術原理實現方式公開,這也給同行或后進者留下了 " 剽竊轉化 " 的可趁之機。一般而言,熬過起步的幾年時間,如果企業沒 " 掛掉 ",那么,企業就應該擁有了一定用戶積累和知名度,很容易成為同行的 " 眼中釘 " 或后進者的 " 絆腳石 "。
基于市場競爭,同行及后進者們各種不正當競爭手段都會開始使用,這個時候,知識產權將則成為企業鞏固市場,應對競爭,牽絆對手的 " 絕佳武器 "。這一點從蘋果與三星在全球范圍內的專利訴訟中可以得到印證,也可以在早前的非智能手機市場找到例證。
顯然,恰當的知識產權策略則應該是先 " 韜光養晦 " 后 " 興訴維權 "。在做好知識產權提前布局的前提下,加大產品、服務推廣力度,迅速搶占市場,如此才能實現企業的穩定、持續增長,也能夠有效的減少后來效仿者。從以上的統計數據來看,三家國內手機廠商對于專利的申請與保護各有側重,OPPO 則是憑借其在數字音視頻、以及手機數碼行業內的多年積累,相比另外兩家國內廠商,擁有著更多的專利數量。
寫在最后:隨著國家對于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進一步重視,二者的重要性將日益顯現;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廠商目前也在從單純的效仿,開始嘗試著摸索屬于自己的風格。因此,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以及核心技術專利將顯得更加的重要且緊迫,也將成為未來國產手機廠商們參與市場競爭的終極利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