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應鏈方面的“劇透”能力正飛快提高,導致近乎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今年的新款iPhone將會重新設計,采用全面屏方案。雖說“劇透”使我們失去了部分期待,但面對全面屏版本的iPhone,想來大家還是會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地買買買吧。
可以預見,在新款iPhone的推動下,未來一段時間,全面屏必將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但我們也知道,由于國內市場的特殊性,我們應該很快能見到“物美價廉”的全面屏產品。但是,它們會在今年內到來嗎?
先來聊聊全面屏產品
盡管各路媒體快將“全面屏”三個字用爛了,但很明顯,還是沒有人能給全面屏一個能被大眾所接受的定義。什么是全面屏?理想狀態應該叫“全是屏”,手機正面全部都是屏幕,屏占比高達100%的屏幕。但顯然,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全是屏”只能是夢中產物。
全面屏手機應當是指屏占比極高的手機。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將極高定義在90%以上。如果一款手機的屏占比能達到90%以上,那我們可以認為其是全面屏產品。
可見,全面屏僅僅與屏占比有關,而與屏幕尺寸、手機外觀等并無直接關系。這也就導致為了維持智能機的單手操作體驗,我們應該會見到諸多“帶魚屏”產品(屏幕比例在18:9甚至更高)。
全面屏的優勢不用細說,外在顏值高,屏幕點亮的一瞬間視覺沖擊力極強。內在可顯示的內容更多(這點在如微博等信息流APP中可見)。觀看視頻時黑邊更小,觀感更棒。在如《王者榮耀》等游戲中也有視野加成(實體外掛)。
今年全面屏產品會普及嗎?
既然全面屏產品這么好,又有新款iPhone強力助陣,那是不是說我們今年就能見到全面屏產品普及了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供應鏈問題,二是手機廠商的營銷策略。
我們知道,一樣技術想要推向市場,就必須要解決量產的問題。好比我們已經見到了諸多手機廠商展示了屏幕下指紋識別技術,但由于量產方面尚存在問題,短時間內我們肯定是見不到屏幕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普及。
但全面屏技術不同。目前來看,無論是國際廠商(如JDI),還是國內廠商(如天馬),都已經宣布即將量產全面屏。更不用說三星以及LG等已經推出全面屏產品的面板廠商了。可見,全面屏技術已經成熟,量產并不是問題。
既然解決了量產問題,問題就轉向了廠商的營銷策略。事實上,消費者今年的確很難見到全面屏產品的普及,原因就在這里。
一方面,全面屏是全新的設計風格,能夠很好地形成差異化,符合旗艦產品的定位。本著“旗艦先用”的基本原則,各廠商勢必會優先在旗艦機上進行試水。
另一反面,盡管已經在技術角度解決了量產問題,但是我們知道一項剛剛問世的新技術,勢必會帶來成本的問題。高昂的成本會導致全面屏在短時間內不會應用到中低端產品上。
因此,盡管我們有可能會見到幾款新的全面屏產品(比如宣布回歸中國市場的夏普新品,又如傳言了很久的索尼新品),但很明顯,全面屏產品想要普及,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總結
目前來看,全面屏對于智能手機而言,其重要程度應該僅次于指紋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將智能機的易用性與安全性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全面屏或許會將智能機的顏值與交互方式提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因此,盡管全面屏普及可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但想來,這段時間的等待,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