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年的時間,手機廠商們可以把雙攝像頭從噱頭玩成標配,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做法是完全科學的。為這些廠商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高通現(xiàn)在就覺得黑白+彩色這種做法已經過氣了,他們玩起紅外攝像頭+彩色攝像頭的雙攝模組,發(fā)揮深度感應計算機視覺的優(yōu)勢賦予手機新的識別能力。
本周高通在紐約舉辦了一場媒體活動,在議程中高通透露他們準備了三套新的攝像頭模組,其中兩套用于計算機視覺(一套高端配置一套低端配置),一套用于虹膜識別。這些模組會繼續(xù)借助高通在驍龍835上引入的新Spectra ISP架構完成工作。
高端計算機視覺雙攝模組由一個紅外光發(fā)射器,一個紅外攝像頭和一個1600萬/2000萬像素攝像頭組成,紅外光發(fā)射器首先會射出一束點陣光,隨后紅外攝像頭會把光照形成的點陣拍下來,再通過點陣圖上每一個點的扭曲程度和各點之間的距離來生成畫面上物體的深度信息。這套系統(tǒng)的精度相當高——10000點深度,0.125mm點陣間距,高到直接架在鋼琴正上方朝下拍攝都能拍出演奏者按下的琴鍵。高通認為這種雙攝模組在面部識別與驗證、先拍照后對焦、3D重建、制圖等應用案例上會非常合適。
你肯定已經回憶起Project Tango,Intel RealSense這些類似的計算機視覺應用,那高通的這套系統(tǒng)和它們又有什么差別?根據(jù)高通自己的說法,Intel RealSense的發(fā)熱比較顯著,會讓它不適合在小體積設備(就比如說手機)里容身,而一直在折騰手機處理器的高通在這方面明顯更有經驗。不過他們的低端版紅外雙攝模組同樣會在功耗控制和精度上存在一定折扣,當然,應用成本也會更低廉。
炫酷的眼球識別雖然引起過爭議,但高通還是打算把這個功能做下去,在新的虹膜識別攝像頭模組里,他們已經可以成功識別戴著墨鏡的使用者。你可能已經迫不及待,不過高通并不著急,這些新攝像頭和與之相關的ISP升級還得等的驍龍835的接班人露面才能來到我們的手中,這至少也是明年的事情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