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將一款用了4年的16G U盤給了家人之后,就在亞馬遜、淘寶和京東物色一款大容量兼顧速度的U盤,用于保存一些高清視頻和工作文檔。
大容量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畢竟容量是和價格掛鉤,但是速度呢?
我大概查了一下,發現目前為止幾乎所有號稱USB 3.1的U盤都只是一些USB 3.1 Gen1的U盤,也就是原本的USB 3.0,真正的USB 3.1 Gen2 U盤到現在還是寥寥無幾,哪怕后者的標準已經發布了接近4年。
以閃迪至尊超極速(大名鼎鼎的CZ880)為例,雖然在京東的頁面上很明顯地標注了這是一款USB 3.1 U盤,但實際上用的還是Gen1規范,官方標稱CZ880有420MB/s的讀取速度,380MB/s的寫入速度,這已經市面上能找到的速度數一數二的U盤了。
同樣,金士頓也有一款HyperX Savage U盤,也是號稱USB 3.1,讀取最高350MB/s,寫入最高250MB/s,還不如閃迪CZ880,想都不用想是USB 3.1 Gen1規范。
淘寶上的雷克沙JumpDrive P20比較小眾,但最高400MB/s和270MB/s的寫入速度看起來也不俗,盡管如此它還不是USB 3.1 Gen2標準的。
西數之前倒是出了個My Passport移動SSD,用的就是USB 3.1 Gen2接口,但移動SSD不是我的理想選擇,歸根到底還是體積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我要是想買一款USB 3.1 Gen2標準規范的U盤為以后做準備,上哪找去?
最后我在京東上找到了Chipfancier Pro U3.1,采用Type-C雷電3接口,更準確來說這是一款支持Windows To Go的固態U盤。
這款U盤內部使用了一顆ASM1351 USB 3.1 10Gbps To SATA 6Gbps橋接芯片,持續讀取速度突破了500MB/s(還是受限于SATA 6Gbps)。
當然售價也不菲,128G直接賣到了620元,256G售價920元,而512G甚至達到1680元。
因此以我現在的姿勢水平能找到的讀寫速度最快的U盤基本上就是這款Chipfancier Pro U3.1了?,F在的新主板基本都配備了USB 3.1 Gen2(Type-A+Type-C)接口,要是廠商想一些老舊的辦公電腦沒Type-C接口,因兼容性原則所以不太愿意弄個USB 3.1 Gen2 Type-C U盤我理解,那USB 3.1 Gen2 Type-A口呢?
很遺憾,我沒找到,只能用轉接頭解決這個問題。
或許在USB 3.1 Gen1向USB 3.1 Gen2甚至USB 3.2過渡的這段時間內,直接跳過Type-A口轉而使用Type-C口也未嘗不可,Intel和蘋果等廠商在推動Type-C普及上也不斷努力,只可惜的是移動存儲終端廠商的態度依然保守,市場還是以Type-A為主導。
上個月USB 3.2標準發布了,3年內我們到底能不能用上Type-C接口的USB 3.2 U盤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