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市場的加速普及,5G這個耗電大戶讓手機的續航情況相比4G時代縮水不少,為5G手機的使用體驗拖了不少后腿,因此各廠商都選擇通過更高的快充來彌補續航上不足,甚至做出了百瓦快充,在20分鐘左右就能補滿電量。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60W以上快充基本都采用了電荷泵+雙電芯的方案,但近日剛剛發布的榮耀50系列卻交出了自己一份答卷,采用了獨特的多極耳+單電芯方案,實現了更加安全的百瓦快充方案。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榮耀50系列的充電規格參數:
榮耀50 Pro支持100W快充,支持20V5A輸入,能在20分鐘充電90%,25分鐘完全充滿;
榮耀50支持66W快充,支持11V6A輸入,能在20分鐘充電70%,45分鐘完全充滿。
原理上來說,可以簡單理解為榮耀在一塊電池中讓單車道變成了雙車道通行,普通的單電芯采用一正一負兩個極耳,榮耀發布的雙極耳單電芯技術,做到了在一顆電芯上放下兩正一負,三個極耳,相當于在一顆電芯中實現“雙路充電”,從而在榮耀50上實現66W的快充效果。
而榮耀50 Pro更是進一步升級為“多極耳”技術,相比于三極耳方案的充電效率再次升級,從而達到了100W快充的效果。
相比于目前主流手機采用的多電芯技術,單電芯技術有更明顯的優勢:更安全,電池更薄,電池容量更大,同時還可以避免電芯分拆損耗。
一般的雙電芯方案,是通過封裝在一起的兩塊電芯串聯在一起,并配合特制的“雙路充電器”,相當于同時用個充電器,分別為兩塊電芯進行充電,從而達到了翻倍的充電效果,其實單路的充電功率并不會很高。
但是,雙電芯串聯的方案卻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雙電芯串聯之后會形成較高的阻抗效果,這樣就會在充電時候帶來更高的熱量,不僅令手機的發熱情況更加嚴重,對內部電路會有損害的風險,還會加快對鋰電池的損耗,影響電池壽命。
而榮耀50系列則是通過技術上更為復雜的多極耳單電芯方案,僅在一塊電芯內就做到了多路充放電路的效果,并不會因此帶來更高的阻抗,這就能實現充電功率翻倍的同時,還能降低發熱量、電芯損耗。
因此,榮耀50系列的快充就得到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充電溫度,也能獲得更長的使用壽命。
在筆者的榮耀50 Pro充電效果實測中,其僅用時27分鐘,就將整機的電池從0%充至100%,并且全程幾乎都維持在36°-37°的狀態,與人體溫度持平,未曾出現過發燙的情況,這是此前百瓦快充完全達不到的溫度表現。
另外,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厚度、重量都是一款手機的重要評判選項,一般傳統雙電芯方案由于需要將兩塊電池封裝在一起,不僅需要包裹一層厚厚的“外衣”,還要專門配備兩條充放電線路,這樣不僅帶來更大的重量,還需要進一步擠占手機內部寸土寸金的空間,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雙電芯快充方案的機型在厚度和重量上的表現都不盡人意。
榮耀50系列因為應用了單電芯方案,在空間利用上就展現出了天然的優勢,多極耳電路在內部就實現了“雙路快充”效果,無需通過物理的方式進行多個電芯的堆疊,因此就能節省出更多的內部空間。
體現在手機上,單電芯的方案就能實現更加輕薄的機身,榮耀50 Pro在做到100W快充的基礎上,還擁有8.05mm的超薄機身,重量也僅有187g,這是此前百瓦快充旗艦達不到的體驗。
同時,尺寸更小的電芯也能在寸土寸金的內部空間中為更多的元器件騰挪出空間,可以更方便的配置線性馬達、大尺寸圖像傳感器等,在相對更輕薄的機身上,實現更好的綜合使用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榮耀50除了在手機內部采用了安全性極高的充電方案,在充電器端也實現了三重身份認證:線纜、充電接頭、電池。當手機插入充電時,會馬上驗證上述三者真偽,如果是第三方不合格的配件,便會降低充電功率以保障充電的安全。
同時,榮耀也并沒有將眼光局限在高端旗艦產品,66W這種級別的快充此前僅能在5000元檔以上才有資格享有,而榮耀卻通過榮耀50/50 SE這兩款產品,將66W大功率且更安全的快充方案普及到2000元檔。
在榮耀獨立后的半年時間里,就通過榮耀V40系列、榮耀50系列將66W快充方案覆蓋了整個新榮耀產品線,全系標配了66W快充,讓更多的的用戶群體享受到單電芯雙回路帶來的更快、更薄、更安全的快充體驗。
隨著對單電芯技術的持續探索,榮耀未來很可能會將66W單電芯快充普及到更便宜的機型上,令更多人體驗到更安全、更穩定的快充效果。
綜上,可以看出榮耀在打造快充技術最為看重的并不是單純的速度追求,而是以綜合、全面的用戶體驗為主,并且希望能讓更多用戶體驗到超級快充的魅力。
趙明也在發布會后的采訪中談及榮耀對快充的取舍,他強調榮耀100W充電采用的單電芯雙回路快充方案,是基于速度、安全、可靠性、手機厚度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考量,做到了平衡的選擇,榮耀在單電芯多回路充電方案始終占據領先地位。
趙明表示,產品發展永遠都不會是絕對在某一個方向去突飛猛進,而不顧其他,這種不顧平衡的設計是非常不可取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