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追求理想中的成功,也在不斷的找尋成功的密碼,然而世上是不是有成功的密碼,科學的講,還真不確定,但相對于成功,成敗是有密碼的,這個密碼中最關健的一個要素就是細節。為什么說細節是成敗的密碼呢?有個例子似乎可以說明白。
飲料界的王者宗慶后有次參加一檔電視節目,主持人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第二個問題是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第三個問題是瓶蓋上有幾個齒?
宗慶后笑著回答道:“瓶口有四圈、瓶身有6道、瓶蓋有18個齒。”主持人當場驗證全部答對,現場觀眾掌聲雷動。
細節是一種態度,是做事情極致的追求。那么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對細節的關注度有多少呢?如果你沒有專業的測評渠道,那可以用華為鴻蒙OS來驗證,這不僅讓你知道你對細節的關注度,還能讓你知道自己的觀查力如何,怎么做呢?
鴻蒙OS
最理想的是你本來就是華為手機的用戶,也是從安卓升級到鴻蒙OS用戶;如果沒有,直接在這里測就好了。
一、字體測試
很多人都說,升級了鴻蒙OS后,感覺字體更清晰漂亮了,好吧,那我們就先從你每天都在看的字體測起。以下6個字中,哪個是鴻蒙OS的字體?
鴻蒙OS的字體
這里說一下鴻蒙OS在字體上優化的細節,以便讓大家更容易的對比。字體在技術的發展、標準化、工業化的過程中,書法的那種人文感漸漸消失了,鴻蒙OS UX的設計師們開啟了尋找書法美學的人文感,包括結構要具備平衡之美,筆畫要具備優雅之美。
書法美學的人文感
結構的平衡之美體現在字體縱向有所提高,內白更大,清晰度更高;筆畫優雅之美體現在書法撇捺彎勾的“回歸本源”,讓閱讀的舒適性和人文感做到最完美的兼容,這也剛好符合鴻蒙OS“和諧共生”的理念.
對字體的優化
那么上面這段話中哪個是鴻蒙OS的字體呢?答案是右數第1個“為”和第1個“萬”,答對了為A,錯了為B。正如鴻蒙OS UX字體設計師所講的那樣,在很多地方,這些優化了的字體都體現出那種書法美學的人文感,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字體更漂亮又秀氣,而且同樣的屏幕,升級完鴻蒙OS后你會發現清晰度更好了!
二、音效測試
對細節的把握,不僅僅是通過視覺來完成的,日常我們溝通都是聽和說的,所以聽也是抓住細節最重要的組成部份。在這項測試里,我們先放幾段音樂,來感受一下聲音細節上的不同。
在鴻蒙OS中,一切設計均圍繞著“衍生萬物”來進行的,這也包括了音效方面的設計。比如說開機時的聲音,之前是4個音階,在鴻蒙OS里,用了四個音階的最后兩個音階做為開機音,雖說只做了這么一點點優化,但那種宇宙的深度和廣度,以及面向未來的全場景的感覺就被表達的淋漓盡致。
鴻蒙OS對音階的優化
除了開機音,鈴聲也得到了優化,這主要是從樂器方面進行了優化。從洪都拉斯木做的馬林巴琴,到加拿大去杉木單面板的木吉它,結合特殊的泛音演奏技巧,得到了聽上去非常柔軟、舒適的全新鈴聲。
頂級的馬林馬琴音
結合著這些特點的描述,你聽出來哪個是鴻蒙OS的開機音和鈴聲了么? 正確答案是第二支音樂為鴻蒙OS的最新音樂風格,答對得A,答錯得B。
各年齡段聽力區間
其實細節之處不僅僅在樂器與演奏技巧方面,為了讓不同年齡段的人能聽到并感受到,也為了能在不同設備間得到的聽感保持一致,所有的聲音均選擇了1-2K的頻率區間,再輔以混響、濾波、均衡三個調整的頻段,以更好的適配手機、平板、手表、智慧屏不同設備的音階,滿足不同設備之間一條鈴聲就可以發揮它最好的聽感。這剛好又回歸到鴻蒙OS最初的設計理念,和諧共生、衍生萬物、萬物歸一。
不同設備音樂適配
三、動效測試
動效反應的是觸碰的效果,一個體驗順暢的OS,在動效設計的細節上必須要做到極致的體驗,同時又不能占用太多的系統資源。在這項測試中,我們放出之前的動效與鴻蒙OS的動效,大家可以選擇哪些是鴻蒙OS的動效。
說到鴻蒙OS的動效設計,還得說一下和諧共生、衍生萬物、萬物歸一,如果你在字體、音效上沒感知到,那在動效上一定會有明顯的感知了。
如何能讓鴻蒙OS在動效獨特又絲滑呢?華為UX的設計師們想到了宇宙,并從宇宙各星體間的運動找到了節奏感,就是那各星體間的一些因引力而帶來的動作,比如環繞、日食、捕獲、黑洞等等,通過將這些宇宙星體間的動作用于操作界面上,帶來了自然而又順暢的體驗。
星際動效
那么左右哪個是鴻蒙OS的動效呢?正確的是右邊的,答對A,答錯B
說明一下,在鴻蒙OS中,這些動效可謂無處不在,而為了讓動效更接近自然,還做了很多細節方面的考量與應用。比如在開機畫面中的環繞,再比如超級終端中吸附的引力場,和吸附完成前的強光影變化與背景的應用,都體現了宇宙中引力動效設計,這些細節的加入,讓體驗變得有趣且科幻了。
宇宙中引力動效設計
四、算下總分
好了,三個測試題目都完成了,接下來要算一下總分了,算總分前需要明確一下,這只是測試個人對產品使用體驗的細節測試,不代表生活中的細節測試。
兩個A 1個B:體驗細節注重度★★★★★
你是一個對產品體驗細節有較高要求的“細節控”,如果你是做產品的,那將會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產品經理,出自你手的產品,無論是在用戶需求的滿足上,或是產品的細節上,能做到均衡且優秀!但在注重細節的同時,也要要注意效率。
一個A 2個B:體驗細節注重度★★★★☆
你是一個注重產品體驗細節的人,但無論是對產品還是體驗上,你都會把握一個度,不會過分糾結。在你看來,細節決定成敗,但喜愛和心情也十分重要,你擁有著樂觀的心態,不會因為細節而影響心情或情緒。
那么,為什么用鴻蒙OS可以測出細的把握度呢?這里面即包括視覺、聽覺、觸覺上的,也包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細節和掌控細節的能力。其實鴻蒙OS在細節的把握上遠不止這些,國哥在這里再舉個例子。
再舉個例子
現在很多手機廠商都開始在原生系統上大力研發功能性卡片,鴻蒙OS也一樣,在系統上面用了很多卡片,眾所周知,鴻蒙OS是面向多設備的操作系統,所以在設計的初期,鴻蒙OS UX設計師們就在思考在不同屏幕尺寸下,如何達到布局視覺美觀且舒適易讀,因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同系統不同的設備,屏幕大小差異比較大。
全設備適配的卡片
在大的屏幕上面把內容堆滿對用戶來說是不是最極致的體驗?鴻蒙OS UX設計師結合一些人因研究,當在大尺寸屏幕下,內容拉伸到最寬的時候,其實對于用戶來說,并不是最舒適的體驗。
多設備上閱讀舒適性隨單行文本寬度變化。從研究結果來看,平板正常字號大小36-42字寬度的區間里面,整個的閱讀舒適性是最高的,如果整個內容單行超過48個字之后,閱讀的舒適性就會顯著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急需一個容器去將界面的內容進行歸類組合。那么卡片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容器去做這個事情。它非常的靈活,可以在不同尺寸屏幕里面靈活自適應。
信息承載容器
當時在做這個方案的時候,UX設計師們也在問自己,是不是全部的場景都適合卡片化。
在整個系統里面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場景,有一些還是需要用列表的方式,他們就開始思考是用列表,還是用卡片?
從對比來看,列表跟卡片都沒有錯,可能在不同的場景上面是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在里面,比如說列表的特點是簡單跟高效,適合在有限的空間里面做一些高效的檢索,當界面內容結構比較單一,又要高效檢索的時候,列表是比較適合的一種形式。
卡片前面已經講了,本身也是靈活易延展,也可以根據不同屏幕的尺寸去做界面元素的重組。當整個界面出現很多不同類型信息的時候,其實卡片也是有助于整個界面的整潔,或者美觀性上的提升。
通過對比卡片、列表不同的特性,也得出了一些原則。根據整個APP的一些特性,如果是瀏覽效率型的,比如說郵箱,整個界面里面的元素比較單一,基本上以列表為主,這種情況然后UX設計師們就考慮用列表的方式來做。
還有一種界面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元素,有插畫、有正文,他們覺得卡片的形式就會比較合適。還有這種內容型的一些頁面,整個信息的界面里面有很多種不同的信息,這個時候就覺得用卡片有助于整體內容的分組跟整理。這個就是整個系統級卡片設計的思考和對細節的把握。
華為在2019年5月,就已經在做鴻蒙OS UX的設計了,如何能做到最優且能體現出衍生萬物的理念,其中不斷的優化和調整,在細節上優之又優,成就了鴻蒙OS自開放更新后幾周,就達到了3000萬的設備更新。
所以說,細節決定成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沒有通用的密碼,但在成功的道路上,絕對少不了對細節的把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