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給中華民族帶來載入史冊的永久的榮耀, 但在近代卻被后來者發揚,眾所周知最好的印刷機來自德國,打印機市場被日美韓三國壟斷30余年,直至2010年,中國第一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奔圖"打印機在人民大會堂發布,國人才第一次能夠購買和使用上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打印機。
白駒過隙,如今國產打印機已經迎來第十一個年頭,值此國慶節時間,我們來盤點下歷經十一載后,國產打印機如今在市場中是何層次。
從印刷到打印
從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數碼打印,在“Print”這條路上好像一直都是國內外在互相優化彼此技術的進程,如果說活字印刷讓批量打印成為了可能,從而更好的復制知識進行傳播的話,那么后來的激光照排或是數碼打印都是將打印的速度和質量進行提升。
無論是活字印刷還是絲網印刷,其根本問題在于模板的鐫刻和排列耗時耗力,而通過數字化信息驅動的數碼打印機就可以很好的提升這些問題,并讓字體整齊劃一。
當然,數碼打印機剛出現時,其地位與現今服務器基本對等,高售價專人維護是最初一代打印機給人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
中國打印僅有十一年?
我們這么大的國家,國產打印機如今只有十一年的歷史嗎?其實并不是,從1966年天津復印機研究所正式掛牌起,國家對于打印、復印設備的研發就從未停止過。
如果說中國第一臺數碼打印機是什么型號可能會有人不清楚,但第一個品牌肯定是惠普。畢竟作為首家外資企業,也是少數掌握打印機核心技術的品牌,其為中國市場帶來了第一款數碼打印機。
但早起的打印機與計算機一樣,都是外國發明的,其底層語言多使用英語,這就導致了標稱4頁/分鐘打印速度的機型,在打印中文漢字時性能下降到4分鐘/頁,1991年,聯想推出中文激光打印加速卡從而極大的緩解了這一情況的發生。
當看到國內市場潛力后,1993年,聯想推出第一臺中文激光打印機LJ3A,如果照這個時間來算,國產品牌的打印機歷史將向前推進至28年。到由于打印機龐大的技術壁壘,導致彼時的聯想更多的是采用OEM而非自己研發的方式拓展打印產品線。
直至2010年12月,奔圖發布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打印產品,中國才算有了一臺完全自主的打印機產品。
國產打印機品牌有哪些?
時至今日,國產品牌越來越多的加入到打印機的市場中,如奔圖、聯想、光電通等等,甚至連華為也在今年發布了首款鴻蒙打印產品,而縱觀現如今市場環境而言,將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到這個市場中。
除了在中國本土成長的企業外,作為原IBM打印部門的利盟被珠海賽納收購后也成為了國產打印品牌中的一員。
當然,不少國產品牌由于并沒有打印技術,只能使用市場中成熟的技術通過貼牌代工生產所謂的國產打印機,其實不少本身擁有打印技術的國際知名品牌也是這樣做的。諸如前段時間特別火熱的口袋照片打印機,其技術都是使用Zink技術,而諸如某些國產品牌的墨倉式噴墨打印機,或是某個辦公品牌的激光打印機,無不是貼牌代工。
但時至今日,貼牌代工已經成為了一種中性詞,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商業互惠的行為而已,你有技術,但我有品牌、市場、生態,甚至是對終端用戶獨特的理解,我都可以找到這些貼牌代工品牌去制作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進行銷售。
從無到有再到優
如果說打印核心技術是資本的話,國內各個品牌正在通過加快設計生產銷售的流程大步追趕著那些國際品牌。雖然未必能夠追上,但已有部分資本。
當大家的產品都一樣時,就好像大家的思維境界都一樣,在資本市場決定勝負的只能是資本薄厚。但國產打印已經開始迎來升級的熱潮。
華為鴻蒙打印機,跨維度打擊,正如我們所說,市場中怕的不是資本雄厚的對手,更怕的是那些有遠見卓識的對手,前者可以通過合縱聯合各路資本進行絞殺,但后者卻是跨維度的打擊,與資本實力無關。
更為關鍵的是,我們看到不少國產打印品牌已經開始學會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思考打印機的市場定位,這種更為看重生態的理念,將讓國產打印機更符合終端用戶的場景化需求。
國產打印機十一載,時至今日,終于讓我們看到了反超的曙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