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財經發布一則新聞:北京順義牛欄鎮某一小區充電站內,深夜時分依然有很多車主排隊等待充電。
因為站內停車免費,晚上11點到早上7點又正值電價波谷期,電費比波峰期低6毛錢左右,站內的10個充電樁馬上變成了附近車主爭搶的對象,有時要凌晨四點才能充上電。
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續航方面仍顯不足,里程焦慮和充電難題已經是老生常談。
在冬季,氣溫大幅降低,電池活性隨之降低,新能源車續航能力進一步降低,充電需求和頻率增加,于是出現了小區充電站、公共換電站都“車滿為患”的現象。
截至2021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達到678萬輛,同一時期充電樁保有量為222.3萬臺,車樁比約為3:1。
但由于充電樁分布不均,離家近的充電樁更受車主們青睞,公共充電樁的平均利用率不足百分之十,逐漸形成了一部分充電樁被爭搶、一部分充電樁受冷落的尷尬局面。
除了續航能力和車樁比,電費波動也是造成充電難的一個原因,波峰期的電價有時比波谷期的電價高出6-7毛錢,車主們傾向選擇谷價期充電,也促成了充電難的局面。
近年來,能源結構改革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但公共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家庭充電樁申請手續繁瑣,新能源汽車充電補能仍然是難題。
小道哥覺得,要真正解決新能源充電焦慮,還需政府、車企、車主們一起配合。
推進配套政策制定實施、配合新能源相關設施建設、完善充電網絡布局、研發快充技術,最終實現新能源體系共建、共享、共管,為新能源汽車補能助力,大家怎么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