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0月18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將舉行首期輿情分析師培訓,培訓包括輿情分析和研判方法、輿情危機處理與應對等8門課程。
考試合格者將獲得網絡輿情分析師身份證明和從業憑證。
收集網民觀點和態度,整理成報告,遞交給決策者,這就是“網絡輿情分析師”。目前,全國大約有200多萬人從事這一職業。
據介紹,這些人分布在黨政宣傳部門、門戶網站、商業公司等機構。日前,人社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與人民網聯合啟動“網絡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計劃”。“網絡輿情分析師”成為一項官方認可的職業。
從業者認為,機關單位處置輿情,應該不隱瞞、不回避、不袒護,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
唐小濤工作不到半年,每天坐在電腦前,在一軟件里,輸入客戶設定的關鍵詞,監測和客戶有關的負面輿情,并下載、上報給客戶。
單學剛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他們用的輿情監測軟件更加高級,后臺有上千個處理器,還能監測到國外網站信息。
河南某縣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閆明(化名),則不用那些監測軟件,他們部門的人一早上班,就在百度貼吧、天涯、微博等網站上打上自己縣城的名字,看有沒有網民反映問題,整理后,全部交給縣委領導。
他們的工作都和輿情有關。所謂輿情,就是民意的綜合反映。
■誕生背景
微博助推,輿情洶涌
網絡輿情師,有人稱他們為“網絡特工”。唐小濤認為,這完全是誤讀。他們工作主要依賴一個軟件平臺,抓取網絡信息。比如輸入客戶的公司名,軟件就會顯示,和這個公司有關的所有信息、評論。
這些信息、評論如果分布在“貼吧”、“微博”、“新聞門戶”、“視頻”,軟件會進行分類統計、排序,并能制出柱狀圖、線型走勢圖等。
唐小濤所用的軟件還能跟蹤特定輿情,比如輸入H7N9,軟件會根據相關跟帖、轉發量積分,若設定100分,當走勢圖達到40分,系統會預警,提醒注意該輿情的發展。
唐小濤大學讀的是水產專業,2011年,他在網站實習時就已開始接觸網絡輿情服務。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回憶,其實在2007年,互聯網作為一個獨立的輿論平臺開始被關注。那年發生黑磚窯和華南虎事件,網民意見沸騰。
隨后,出現網絡輿情分析師,負責收集網絡民意,當時主要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2010年,情況發生改變。那年被稱為“微博元年”。微博讓網民意見、觀點,呈幾何狀,高速傳播。一個人與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的間隔不會超過六個人,有時不超過三個。
“簡單依靠搜索引擎已無法了解輿情。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3日19:21:3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1532.html
- 谷歌
- 軟件
- 微博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