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到底有沒有水,整個問題也爭論了半個世紀之久。而今,來自嫦娥五號探測數據的最新研究顯示,1噸月壤中大概約有120克“水”。
據報道,北京時間1月8日,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行星科學團隊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在《科學-進展》上發表。
這項研究利用嫦娥五號所攜帶“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探測的數據,首次獲得了月表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
該論文一作、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副研究員林紅磊介紹,需要解釋的是,科學家研究的“水”并不是我們喝的“水”。“光譜儀所探測到的‘水’指礦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羥基,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化為我們喝的水。”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風暴洋北部地區著陸,隨后返回1731克月球樣品。
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獲取了月表的光譜數據,嫦娥五號光譜儀的設計者、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何志平介紹。
和普遍意義上的液態水不同,光譜儀在月面探測到的“水”都藏在巖石中,水分子代表稍微加熱就可以跑出來的“結合水”,羥基則代表需要較高溫度才能析出的“結構水”。
數據分析結果為月球上真的存在水增加了新的確鑿證據:嫦娥五號采樣區的水含量在120 ppm(百萬分之120)以下,而巖石中的水含量約為180 ppm。“相當于1噸月壤中大約有120克水,1噸巖石中大約有180克水。”
嫦娥五號是目前唯一一次既返回樣品又獲取到月表原位光譜的任務,樣品能夠詳細的分析水在月壤顆粒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并可利用同位素示蹤來源,而原位光譜可以與軌道遙感建立聯系,能夠研究月表水的全球性分布和時間變化特征。
月球水研究遠未結束。在科研人員們看來,證實月球上存在水并估算水量對“月球村”“月球科研站”的規劃和建設至關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