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鋼鐵俠》里,那間黑科技房屋?
一個語音,就可喚醒整個房間里的家居設備;一個口令,就可控制房間的電視、窗簾、燈光……
這種極具未來感的畫面,其實正在發生。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在廣州相中了套房源。
簡直就是他這個懶癌的福音!
它交付即智能——什么都不用做,也不需要任何額外購買,入住就可以享受《鋼鐵俠》那般全屋智能的生活~
一個小程序,就可控制現有的家中設備,連門外電梯也能呼叫。
這是甚么情況?
畢竟這已經不只屬于傳統智能家居的范疇了。
一個小程序就可搞定
進一步打聽才知道,這個社區從設計之初就打算搞個全套智能化交付。
簡言之,就是「智能家居+智能社區」聯動。
在搞清楚如何聯動之前,有必要區分兩者的分工。
前者聚焦于室內,往往提供的是便攜、舒適的生活服務;而后者,卻涉及公共區域,則更傾向于安全、通行保障類社區服務。
在室內家居方面,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智能控制、智能設備以及智能安防。
除了手機小程序之外,還有像中控屏、音箱等控制設備。僅需一個喚醒詞,就可以控制所有家居設備。
而且也不只是單一設備的控制,多設備的情境互動也可以。
你可以這樣想象這樣的一天:
早上“起床模式”,一個語音喚醒所有燈光并拉開窗簾,聽著音箱里自動播放早間新聞;下班回來前啟動“回家模式”,提前打開空調/暖通、窗簾電視,回家即躺平~
還有“影音模式”“離家模式”“會客模式”等可供選擇。
是不是已經有科幻電影那味了。
當然,還少不了智能安防這一板塊。在家門口、客廳設置了紅外人體感應器以及幕簾被動紅外探測儀,一旦有人入侵,就會通過小程序自動推送給業主手機,并聯動物業中心報警。
在廚房也設置了各種傳感器,比如可燃氣體報警器、煙霧報警器、水浸報警器等。
再來看智能社區,主要聚焦于通行、安全兩個維度。
通行方面,從車踏入到社區那一刻開始,全部場景均可通過人臉識別通行。如果不想透露人臉信息,也可以通過小程序生成的二維碼,IC卡等。
當然汽車也不例外。
甚至于社區設備檢測你已經回家,可以自主啟動“回家模式”、“離家模式”了。
在安全方面,則包括電子圍欄,有高壓脈沖、實時監測以及入侵警報等功能。
智能攝像頭,有物業人員在離崗監測,重點區域監控,人員跌倒監控等功能。
像當前引發關注的電動車進入電梯這種危險場景也都兼顧到了。
便捷性有了,安全性有了,我朋友卻告訴我,這還不是真正他心動關鍵。
物業不再是被動服務
其實不管是整套方案的構建,還是交付方式,都與大眾日常感知的智能家居有所不同。
以往所認為的智能家居,主要集中于個體設備,各大廠商都在做,數據無法流通;
而且隨著智能控制系統越來越復雜,對一些人來說,尤其是老人,研究半天都不一定能研究明白。
這次聯動方案,不光一次性解決了上述問題,還能取兩家之所長,延展出更多的服務來。
首先,它交付即實現房屋智能,業主需要做的就只是注冊個小程序。
而且真正實現了物業需求“隨叫隨到”“用完即走”。小程序的設定,既沒有增加業主的負擔,又能隨時呼叫定制服務。
以往大眾感知到的物業,要么是僅通過電話、微信群這種傳統聯系方式,諸多不可控因素無法保證;要么就智能化一些,專門設計了一款APP,但僅在有用的時候點開,其余時間無疑是占內存。
除了隨時呼叫物業外,在小程序的界面上還有隨時的物業服務更新,一旦有最新通知,還可以直接推送給業主,避免了以往漏看樓梯間、群通知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進一步拉近了物業與業主之間的距離。
其次,也是更為關鍵所在,就是家居與社區互通下,物業不再是一個被動角色。
先來看室內信息同步給社區設備。
前面或多或少已經提到,像家用設備告警同步。在異常情況發生時,消息既推送給了業主, 也同步給了物業。在業主不能及時處理時,物業可以獲知及時處理。
還有像室內呼叫電梯,不光小程序、中控屏以及音箱都可以做到。出門時,電梯已經到當前樓層了。
除此之外,還有像鄰里間通話、一鍵呼叫物業等功能,家里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呼叫物業來幫助。
可不能小瞧這個功能,畢竟對于單獨在家的老人來說,也就一句話的事兒就能獲得物業幫助以應對意外情況的發生。
再來看社區信息同步給家里,主要有這幾類服務。
公區行為監控就是這個社區特有的服務。業主在家就可以看到社區里公共區域的攝像監控。尤其像老人、小孩獨自在社區里,如果出現跌倒、或者水池邊落水等情況,家長、物業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呼叫業主,訪客可在小區圍墻機和單元機呼叫物業或者業主進行通話,解鎖門禁和電梯進行通行。
……
以往在社區服務這一塊,我們固有認知就是「出了問題找物業」,一時間還可能出現找不著物業的情況。
物業實際上承擔著的是一個被動的角色。
如今,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通過智能化設備的感應,出現問題不再需業主這樣一個中間角色,就可直接報備給物業,發揮物業的主動性。
而且,隨著更多的物業服務通過小程序、中控屏等設備傳輸到業主,用戶與社區之間的交流也將會得到促進。
從這一維度來看,這套方案本質上帶有工具屬性。
甚至于在入住前,你都可以按需設定這套方案:有哪些設備、功能不需要,比如不想暴露自己的人臉信息、設置自己習慣的喚醒詞……
如果更具象化理解,將一套房子比作一款手機,那么這套方案就是原生應用,涵蓋各個功能的那種。
全屋智能就是一個原生APP
一個小程序/APP能控制現有的家居設備,尤其還能跟社區聯動起來?!
對一家企業來說,如果沒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和資源,否則將難以實現這種場景。
但進一步了解背后這家AI公司之后,發現也不是沒有可能。
云知聲,語音賽道的獨角獸,在智慧物聯這一賽道中有著近十年的探索經驗。
2019年,云知聲與世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合資成立云茂互聯。
一個是新興的AI獨角獸,一個是傳統房地產大企業,兩者通過協作互補,共同提供在社區、酒店、住宅、辦公樓宇下智能化服務解決方案。
無疑,這的確是AI企業快速落地的方式之一;而社區,也只是云知聲整個智慧物聯業務的一個板塊。
表面上看,云知聲之所以能給出這樣一套方案,得益于與房地產公司的“雙劍合璧”。
但實際上,合作只是形式,本質還是云知聲十年發展下來順勢而為的選擇。
一方面,縱觀當下智慧物聯賽道,市場競爭已經逐漸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如果以單一產品形態打入,難以與現有企業抗衡。
另一方面,云知聲也有自己的考量。
云知聲創新事業部總裁陳吉勝曾透露,在與家電廠商合作時發現,每個企業都想把自己變成整個智能家居的中控,但最后做下來發現不太可能。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不會給自己家里只買同一個品牌的產品。
因此如果與房地產商合作,以精裝交付的形式出現在用戶面前,加之一直以來toB端的合作優勢,也不失為另辟蹊徑的一種方式。
不光是當下這個節點,云知聲還有更長遠的價值洞察。
那就是養老。隨著當前老齡化趨勢愈發嚴重,養老產業愈發不容忽視。
如果將云知聲目前兩大業務板塊——「智慧物聯與智慧醫療」相結合,養老作為場景交叉點,正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這個方案中的一些保障措施來看,云知聲已經開始探索。
而一旦將此方案廣泛鋪開來,還能進一步影響房地產行業。
當前房地產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已經是行業共識,企業都在尋求下一個增長點。
在智能化時代的當下,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行業的附加價值,正在成為新趨勢。
如何用?怎么用?
目前來看,有三大模式:營銷、產品及物業服務。
營銷手段自不必說,各種線上售樓、精準推薦、直播活動等形式都有數字化技術支撐。
產品層面,也就是當前社區、寫字樓、商圈等整套解決方案,其中配備一些智能化設備。
以及物業管理及服務層面,利用科技化手段為用戶提供定制化、便捷化服務,與用戶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
前兩者也許在短期內能快速起量,但很快就會陷入同質化競爭。
而物業服務,因為直接與用戶產生關聯,短期內看不出效果,但長此以往發展下去,在用戶中形成口碑產生規模效應,更能幫助企業打出差異化。
這一點,有點類似于手機行業的發展。
如今,營銷手段、硬件產品已經不再視作手機廠商的競爭優勢。只有加強軟件生態、操作系統的建設,才能保證基業長青。
之于現在的房地產行業,物業服務無疑是下一個主戰場。
云知聲,現在打了個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