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作為目前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洲,一度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地方”。但近年來,由于人類的頻繁涉足,南極的生態環境也正在面臨新的考驗。
據媒體報道,來自《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由于各類船只的頻繁訪問而帶來的黑炭,正在導致南極洲曾經最純凈的積雪慢慢變“黑”。
研究中,科研團隊在一個月的時間里,記錄分析了南極洲北端到埃爾斯沃思山脈南部約2000公里的范圍內,28個不同地點雪樣中黑炭濃度的測量值。
結果發現,那些研究設施和受歡迎的海岸旅游登陸點周圍積雪中的黑炭含量,要遠高于大陸其他地方。這導致這些黑炭含量較高地點的積雪變暗,從而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能,致使積雪融化速度加快。
根據研究人員的評估,與黑炭含量較低地區相比,較高地區每年會有額外的23毫米的積雪融化。平均來說,每名游客的到來將能導致83噸冰雪融化。
研究人員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南極洲的科考隊員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一些南極旅游路線也開始開通。2019年至2020年期間,約有74000名游客到訪了南極洲,比2018年至2019年期間增加了32%,是十年前的兩倍。
而這些黑炭,則基本上都是來自船只的化石燃料。來自國際南極洲旅行社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擁有包括6艘大型游輪在內的54艘船只,在2019-2020年的旅游旺季,該協會的出游船只將超過375艘。
研究人員指出,人類必須重新認真考慮與南極洲之間的關系,應該使用一些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還應該嚴格控制到訪南極洲的游客數量。
據了解,黑炭是含碳物質(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樹木、柴草、塑料垃圾、動物糞便等)不完全燃燒發生熱解的產物。
由于黑炭是一種吸光性物質,可強烈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同時釋放紅外輻射、加熱周邊大氣。如果沉降到冰雪表面,可降低表面反照率,從而對冰雪消融有正反饋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