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很冷,其實是一個看電影看多了、給我們造成的誤解!
在熱力學定義中,溫度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物質中熱量的函數,很明顯真空是沒有質量的。
另外,我們知道太陽的熱量之所以到達地球,是通過輻射,這是真空傳遞熱量的唯一方式,而在真空中另外兩種熱傳遞方式(傳導和對流)是不會發生的!
這意味著即便把我們丟在宇宙2.7k(接近絕對零度,這個溫度是彌漫在宇宙中的大爆炸遺留下來的“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的宇宙環境中,我們也不會立即被凍結,實際上要很長時間,因為我們的身體僅通過輻射的方式失去熱量的話會很緩慢。
所以答案很明顯,如果我們暴露在太空中,我們憋死的可能性更高!但是這種憋死和在水里憋死是兩碼事。
太空中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絕對的低壓,如果我們嘴巴憋住不漏氣的話,我們的肺部就會膨脹起來,最終爆裂而死。
另外,即便我們想辦法把肺部的氣排空了,那么突然的減壓還會導致血液沸騰癥,因為壓強減小了,體內的液體就會達到了沸騰的溫度。
(這個沸騰癥如果不理解,可以想象一下在高海拔地區時,開水的溫度變低了的情況。)
由于人的體液都被皮膚包裹,當這些液體變成蒸汽的時候,會導致身體腫脹起來,這會對身體造成一些破壞,但可能還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的原因是缺氧!
我們前面說過,不想爆裂掉的話,我們要把肺部的氣體放掉才行,但是即便我們放掉空氣,依然有一個可怕的過程會發生,讓氧氣迅速流失。
當我們的肺暴露在真空中時,與它在正常大氣壓下的功能是完全相反的。
正常情況下,我們是讓氧氣通過肺滲入血液,但是到了真空中,由于外部壓強太低,血液中的氧氣會通過肺流失。
所以,如果我們掉入太空的話,我們會比跌入水中更快地消耗掉我們的氧氣(我們在水中憋氣的時候,血液中的氧氣能撐好一陣子)。
根據NASA的數據,大約只要15秒脫氧的血液就會流入大腦,我們就會因此進入昏迷,而在缺氧昏迷的狀態下,我們的身體最多只能撐1分鐘。
也就是說,當我們跌落太空,1分15秒的樣子就沒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