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我們往往會把將同系列產(chǎn)品定位特別清晰的企業(yè)稱為“刀法精準”,代表人物正是英偉達CEO黃仁勛。
在老黃的刀法下,英偉達顯卡許多型號性能等級與價格差異都極其精準看,這也讓老黃以對產(chǎn)品的精準定位而聞名于世。
同樣,刀法精準還能用來形容公司,對產(chǎn)品精準定位、價格分割的公司比比皆是,而蘋果正是將這門手藝修煉得爐火純青的那家之一。
從蘋果各季財報我們很明顯地能夠看出,蘋果不僅僅一個長期占據(jù)全球市值第一的巨型企業(yè),該公司還是全球最吸金的公司之一。
怎么賺到這么多錢因素有很多,產(chǎn)品定位、價格確定一定是一項基本功。
產(chǎn)品定位明確,刀法精準一些,對于公司的運營十分重要,每款產(chǎn)品精確定位到目標用戶,
實際上在談論刀法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進一步引申到廠商有目的性對產(chǎn)品定價的設計。
除了表面上讓產(chǎn)品劃分更加精確,廠商往往在通過這樣的刀法來引導消費者購買更貴的產(chǎn)品——雖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如果剛好在痛點上,又不得不狠狠心讓錢包受點苦。
不至于出現(xiàn)“兒子打爸爸”的局面。而精準的定價或定位甚至還能形成促進消費者買高配的效果,在低配與“加一點點錢”上高配,相信是每個消費者都面臨過的難題。
一、
對于消費者來說,盡管受制于不同的財務狀況,買東西時的心理大抵都是量入為出,追求可負擔范圍內(nèi)的最優(yōu)選擇。
以蘋果的iPad設備為例,這是市面上最暢銷的平板電腦之一,在不同版本的iPad設備之間做出選擇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基礎版iPad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現(xiàn)在來看它的設計和配件都過時了,而且它只支持舊的第一代 Apple Pencil,甚至并不是全貼合屏幕。
大部分用戶不會選擇現(xiàn)在的入門款iPad。目前來看,全新的iPad Air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選擇,價格相比較起來還算實惠,并且支持iPad Pro的鍵盤和配件。
但這就是蘋果的詭計變得更加微妙的地方。iPad Air只有兩個存儲選項——64GB和256GB,砍掉128GB也是蘋果的傳統(tǒng)藝能了。
64GB的iPad Air售價4399元,但如果你是創(chuàng)作者,或者只是想在平板電腦上下載大量音樂、電影、劇集和游戲的人,64GB存儲空間是在有些捉襟見肘——蘋果同樣深諳此理。
因此,256 GB iPad Air價格就來到了5499元——在一切配置都相同的前提下,僅僅是存儲空間更大。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對蘋果恨得咬牙切齒。而5499元的價格非常接近iPad Pro起售款,6199元起售的價格距離256GB iPad Air高出700元。
對于想要入256GB版本的用戶來說,“那為什么不直接買128GB的iPad Pro 呢?”
二、
誠然,今年的第3代iPhone SE似乎并沒有第2代出來時那么受歡迎。
庫存克星、iPhone 8外觀,僅僅更新了處理器似乎已經(jīng)不能再吸引用戶了——盡管這枚芯片已經(jīng)超過了所有的安卓陣營旗艦芯片。
但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iPhone SE一定是定位于入門級的,它需要比iPhone 13系列“更低端”,否則大多數(shù)消費者只會購買 SE機型?
“復古”的外觀是一個很好的區(qū)分策略,而當即將步入大學的孩子們來說,大概率會堅持讓他們的父母給他們買 iPhone 13而不是 iPhone SE。
蘋果愿意讓iPhone SE 故意顯得Old School以明顯區(qū)別于旗艦 iPhone。這樣一來,即使是大多數(shù)不關心旗艦花里胡哨的用戶也會選擇跳過它,僅僅基于它的外觀。
對于蘋果來說,Max、Pro、標準版、mini產(chǎn)品序列的構建是蘋果價格戰(zhàn)略進一步完善的標志,也進一步擴展了價值優(yōu)勢帶來的高額利潤。
而SE機型的推出更是體現(xiàn)出——蘋果把價格戰(zhàn)略玩明白了。不僅在高端市場大殺四方,同時還野心勃勃地向中端市場進軍。
精準的價格把控,加上對配置成本的控制,第3代iPhone SE有望復刻二代的輝煌。不過即便如此,我對這款設備并不看好。
一般來說,存儲空間是蘋果要求的比“更多存儲空間”作為一個組件的實際成本要高得多的東西。
正如iPad的例子一樣,iPhone 13上的存儲選項傾向于讓消費者慢慢轉向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因為更高的存儲規(guī)格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
最大存儲容量的iPhone 13的價格僅與256 GB的iPhone 13 Pro相差400元。
而基本款iPhone 13 Pro甚至都比頂配iPhone 13便宜——所以用戶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至少在做出選擇時會考慮購買Pro,“因為你已經(jīng)要花那么多錢了。”
蘋果緊緊遏制iPhone上的存儲擴展也正是這個原因。
此外,蘋果的定價策略還與人們的購物心理有關。不足整的數(shù)字更容易讓人覺得便宜,盡管數(shù)字距離湊整已經(jīng)很接近了。
以大火的蘋果拋光布為例,該配件在國外售價19美元。“9”這個數(shù)字一直是產(chǎn)品定價中常用的數(shù)字,而19美元這個價格可以說是“不高不低”,9美元就會顯得太廉價,19美元保留了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的感覺。
當然,國內(nèi)售價直奔145元,首批還被搶購一空。在國內(nèi),iPhone價格多以“xx99”界定,效果也是如此。
電商資訊網(wǎng)站UpCounting合伙人阿伯爾·賽義德稱,蘋果希望能保證“果粉”們的優(yōu)秀購物體驗,即使消費者買到的產(chǎn)品沒那么出類拔萃,“也會感覺良好。”
全方位的定價策略、精準的產(chǎn)品切割、誘人的價格數(shù)值,為了讓你掏更多的鈔票,蘋果的“陰謀”還不止于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