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的貓咪在古代可不是想要就能養的,還得準備一份聘禮!
據央視新聞科普,“鏟屎官”一職,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根據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不過早些時候養貓更注重的是它們的經濟價值——貓捉老鼠,有利于農業生產。
視頻
直到唐宋,貓咪才變成了人們的寵物。
古人也十分喜歡貓,對比現代人一點兒也不差,不僅要給貓咪買吃的住的,還會帶它們做美容,更夸張的是,古人養貓還講究“下聘禮”。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古人領養貓不叫買,而是叫做“聘”,要經過選貓、聘貓等環節之后,才能將貓咪帶回家。
選貓也很有標準,在古人眼里,純色最受歡迎,大胖橘貓則屬于“貓中上品”;選到心動的貓后,就到了正式的聘貓環節,首先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然后備上一份聘禮,最后簽訂納貓契才算是完成了聘貓儀式。
貓的聘禮也有細分,如果是家貓,聘禮是送給貓主人的鹽、糖或茶葉;如果是野貓,則要送給貓媽媽一串小魚干。
不僅如此,古人更是講究到如何帶貓咪回家都有提到:如果遇到溝溝坎坎,要填平了才能通過,到家后,要帶貓拜灶神和家里的狗子。
不得不說,古人養貓確實很有儀式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