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天貓雙十一整體交易額突破350.19億,相較于去年191億,增幅約85%,對于外界來看,可能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長,對于阿里內部又是怎樣認為的呢?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在第四屆中國技術商業論壇上表示,去年雙十一天貓銷售額花費約37分鐘突破10億,同時后臺啟動了很多預案,以防系統崩潰;而今年雙十一只用了6分鐘,銷售額就到了10億,通過技術的不斷完善,整個后臺系統已經成熟。
對阿里云最具挑戰的,并不是在下單那一剎那,王堅認為是在第二天,賣家要發貨打單,有的商家最后會因為打發票機器數不夠發不出貨。
阿里云又是怎么幫助天貓、淘寶度過“洪峰”?王堅表示,阿里云幫助雙11主要是從兩個角度,一個是支付,我們要依賴外部系統;二是出在商家,在淘寶、天貓上大概有七百萬到八百萬家商家,每個商家都有自己的ERP系統,這些系統以前游離在淘寶整合總系統以外,最基本想法是讓商家的ERP系統、CRM系統能夠到阿里云上。
數據顯示,2012年11月大概20%的交易是在云上完成的,2013年11月大概80%交易在云上完成。
王堅表示,今天我們看到的互聯網只是冰山一角,
互聯網經濟對計算的依賴就像傳統的工業對石油跟煤的依賴一樣,計算規模在將來如果不能有量子計算革命的話,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將遇到巨大瓶頸,我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要受現在計算框架的局限。
如今信息化社會,信息數據正在成為企業可利用的第四資源,甚至可能會改變整個企業的未來,信息技術正在幫助每一個企業進行創新的嘗試。
截止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總數5.91億,其中,有2.71億網民有網購行為,網購普及率大概達到了42%,而且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對此,京東集團首席營銷官藍燁認為,電商的除了為消費者帶來實惠便捷外,也為上游廠商合作伙伴創造價值,降低渠道成本、提升效率,帶動整個產業進步。
藍燁舉例表示,電商依托互聯網平臺,可以大大地降低店面租金、樣機損耗等等費用,即便說更先進一些的連鎖店的模式,大概也有12-18%的成本輸出,而電商整體成本大概只有7-8%,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在售貨服務和經營客戶環節,電商還擁有得天獨厚的客戶資源”,藍燁表示,通過對用戶購買行為的分析,了解用戶的基本情況、購買能力、行為特征、社交網絡圈子等等,形成每個用戶畫像,可以讓商家更好的把握這部分客戶資源,吸引消費者二次、三次購買,提高客戶的活躍度和對整個生意的貢獻度。
(完)
- 本文由 米粒 發表于 2013年11月26日13:58:1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417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