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360是中國互聯網上的一朵奇葩,估計反對的人不多,其商業模式也確實頗有獨特之處。360利用其強大的渠道分發能力以及互聯網小白用戶的無知,將其本質上游走在灰色地帶的安全產品安裝到幾乎所有的PC上,現在也安裝到巨量的智能手機之上。然后,利用這個終端不斷推廣當下能賺錢的業務,比如頁游、手游、網址站等。
商業模式本身也許是值得研究的亮點,沒有問題,問題在于這些安全產品不甘心止步于推廣業務,而進一步執行了360業務防火墻的職能。也就是說,各種360衛士開始在用戶的pc和手機上管360的家,凡是競品,比如別人家的搜索、瀏覽器這些,能封殺就封殺,可卸載則一個不留。如此一來,一時半會的業務份額增長了,但是,病根也就留了下來。
一個企業,一旦長大之后,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保護自身的業務,而且要考慮到商業生態,因為這里不但有法律的邊界不容逾越,還有用戶體驗的覺醒等問題。周鴻祎要保持創業心態,這沒錯,但一個已經躋身百億美金俱樂部的企業不能真的如同小創業團隊那樣不管不顧,繼續野蠻生長。賺錢沒錯,但不能每一桶金都是那么血淋林的,太難看了。
當年360和騰訊那場著名的3Q大戰其實成就了騰訊,一戰之后,騰訊180度轉身,不再閉起門使勁山寨。他們開始締造開放平臺,開始組織盟友,甚至很難得地會開始照顧一些小企業。這種態度的轉變很難在財報上直接體現,但是在商業生態上獲益良多,其實,如果沒有這種企業文化的改變,微信這樣的內部競爭產品還不一定能有生存的空間。那一戰之后,一個狗日的騰訊不見了,馬化騰也開始頻繁出門布道,大家風范在幾年之內終于磨練成型。
而3Q大戰留給360的是至今未退的亢奮,不打不舒服的周鴻祎斯基在和自己相關的競品業務領域全面開戰。拳打南山企鵝,腳踢金山搜狗,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的結果,也許能夠在市場上一直保持有自己的聲音以及身影,也許可以短期內獲得搶來的用戶。但這只是因為對手太弱,比如金山傅盛的打法,居然和周鴻祎如同一脈,眾所周知,以小流氓之道是無法制服大流氓的。
如果,市場上有專注在用戶體驗上的安全產品,不需要考慮商業化,不需要考慮初始用戶量,就如同微信那樣。當然,做這樣的產品只能靠不差錢的大佬,比如騰訊就完全有實力來燒這個錢。不要流氓化,依靠口碑慢慢做,只要用戶能夠明確感受到差異性,哪怕再小白,也能做出選擇,微信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堂堂正正從根子上把360安全神壇給徹底拆了的機會是存在的,而且,這樣的產品也同時能夠給中國的互聯網應用做一個好的榜樣,否則看搜狗金山們,跟360打著打著,反而快要被360同化了。也許,這就是周鴻祎要拉住他們打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