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到年底,比特幣漲幅幾近百倍,昨日央行聯合五大部委對比特幣正式表態,稱比特幣不具備貨幣屬性。在此利空打壓下,中國比特幣市價暴跌。
昨日央行聯合五大部委對比特幣正式表態,稱比特幣不具備貨幣屬性,任何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定價。此利空消息一出,中國比特幣市場價格就急速下跌,一度創下最大跌幅25.66%,后又出現反彈。“在官方預警下,預計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價格還將繼續走低。”業內人士稱。
央行相關負責人昨日在答問時則指出,比特幣存在較高的投機風險、洗錢風險和被違法犯罪分子或組織利用的風險。從目前的形勢看,由于比特幣的總量較小,交易市場規模有限,各金融機構也沒有直接參與比特幣的交易和投資活動,因此比特幣的相關風險尚達不到沖擊我國金融體系的程度。
比特幣被過度炒作需降噪
所謂比特幣是指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絡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從今年伊始,比特幣就受到近乎狂熱的追捧。今年年初到4月,比特幣價格從13美元飆升至250美元。而在今年11月27日,比特幣更是突破1000美元大關。在上周五,Mt.Gox平臺上一個比特幣甚至一度上漲至1242美元,創下歷史最高價位,一個比特幣已經可以購買28.35克黃金。
據比特幣統計網站BitCoinCharts的數據顯示,按照11月份30天內平臺交易量來計算,來自中國的“比特幣中國”平臺已經達到近180萬個比特幣,領先第二位的日本平臺近70萬個。以人民幣結算的比特幣交易總量,已占到全球比特幣交易總量的61.7%。
不過在比特幣瘋狂持續的背后,還有從其誕生之初就存在的諸多風險。在技術上,存在于網絡世界中的比特幣有“黑客”風險。而作為投資對象,其虛擬貨幣的屬性缺乏實物支撐,無主權信用托底,價值穩定性存在風險。另一方面,一些犯罪分子也利用火爆的交易平臺實施詐騙行為。
而在國內監管層發文之前,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比特幣一年上漲89倍,價格已高得無法持續,而它并不是貨幣只是一個泡沫。比特幣必須要有內在價值。此外,也沒有人或政府為它提供擔保。
“雖說央行允許民眾自由參與,但其中的風險不可估量。比特幣的網絡交易平臺游走于灰色地帶,只依靠網站平臺自律,這大大增加了用戶風險。并且國內對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監管也還屬空白,參與者需格外謹慎。”某比特幣行業人士告訴商報記者。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