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獨立運作前,中興終端業務的產品規劃和交互由位于上海張江高科園區的手機業務部門負責,產品的銷售和營銷主要還依賴于集團B2B的組織平臺,供應鏈采購和物流也是如此。這樣脫節的業務鏈以至于常常出現發布了新品,發貨卻無法跟上節奏,營銷也無從下手,白白錯過了最佳上市時期。如其2012年的高端機型GRANDS從發布到正式鋪貨上市近半年,比同行至少晚兩個月。在智能手機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這樣的操盤顯然是間接幫助對手。
當然也有外界客觀原因。2013年第三季國內運營商終端策略調整,導致中國市場份額出現下滑。中興通訊隨后立即對手機中國區做出調整,由高級副總裁葉衛民牽頭成立了中國區專屬經營團隊,在產品策略、設計研發、市場渠道、以及品牌營銷等方面做出改變。同時,放棄了受國內市場價格戰影響的低端手機市場。不過從最終整體效果來看有些為時已晚。
面對終端自身問題何士友并非不知。早在今年年初,何士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暗示過,當時他坦言,中興手機面臨著從運營商定制B2B商業模式向B2C市場轉型,這是中興手機最大的挑戰。中興手機必須脫離B2B系統的組織構架模式,在渠道、產品和品牌領域進行全面變革,言外之意就是終端需要獨立運作。
記者早前了解到,中興終端的獨立運作一直在悄然進行。首先是終端的幾乎所有新品發布會都是獨立操盤,包括媒體邀請、活動策劃等等,總部只有知情權。此外,終端的銷售已完全獨立,不再依賴于集團的銷售平臺。銷售團隊的徹底剝離無疑加速了終端獨立運作的步伐。
現在看來,歲末的調整并非突如其來,而是早有準備。
終端是突破口!
目前,由于運營商網絡設備業務的增長天花板已經逐步顯現,全球主流的通信設備廠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尋求突破。
愛立信著眼于全球專業服務市場,諾西專注于移動寬帶市場,而中興通訊與華為類似,選擇了“運營商業務、政企業務、終端業務”三條線并立的轉型策略。
目前,來自政企網的業務收入在中興通訊整體營收中的比重已接近20%,終端占到40%,其余均為運營商業務。而終端則被外界看作是中興通訊擺脫虧損的突破口。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數據,中興2012年手機整體出貨6500萬臺,智能手機達3500萬臺,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這離中興2011年提出的5年內進入全球手機前三強的目標已一步之遙。
按照中興的規劃,2014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目標是6000萬部,收入占比達到總體的50%。然而,不能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拿到可觀份額,全球前三的路依然會很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