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通混亂的命名規格
高通的命名規則近期非常混亂。以前高通都是四位數字基本就看的差不多,而近期加上驍龍系列,重疊命名,兩個命名規則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個驍龍800下有MSM8974、8674、8274、8074,每個型號還可以細分AB、AC。
9、6、2、0的區別是基帶不同(0不含基帶),支持的網絡不同,AB。AC的區別是主頻不同。
這么多型號廠家的工程師都感覺頭疼,不用說消費者了。
二、MSM8974AB和MSM8274AB的差別
我們來看一下高通官方的驍龍800示意圖
大家注意左下角這個大方塊,這個部分包括各種無線連接功能,也包含對網絡制式的支持。而8974和8274就差在這個部分。
8974可以支持各種網絡制式,2G/3G/4G,而8274官方只支持2G/3G,不支持4G。而且3G也不支持CDMA。
三、為什么要選擇8274?
其實從芯片來說,8974和8274沒有太大區別,高通為了分網絡去單獨制造一款芯片不太可能,更大的可能是同一塊芯片,人為屏蔽掉部分功能,支持不同的網絡。區分產品的價格。
4G和CDMA的支持在硬件上沒有額外成本,但是卻包含了昂貴的授權費用。業內人士稱8974與8274包含授權費用的價差在20美元左右,含稅差價可以到150元,而手機的出廠價到消費者手里還要加上各種批零差,流轉稅費,最后200元的差價是有的。
而就中國目前的網絡情況,4G剛剛發牌,大多數人用的還是3G甚至2G,廠商用8974,支付那么高的成本有些浪費。
而要真正支持4G,除了使用8974以外,還是配備相應的射頻芯片,天線設計也要考慮4G頻段,綜合下來成本就高了,所以現在真正支持4G的手機價格都不便宜。
在這種情況下,廠商選擇8274降低成本無可厚非,不會影響消費者體驗。
四、小米的問題
小米在硬件選擇上選擇8274并沒有什么不對的,錯的是小米的宣傳與實物不配套。
高通的命名雖然混亂,但是路線圖一年前就有了,小米準備用8274,那么在發布會上完全是可以明明白白說的,發布會后因為供貨或者成本問題,要換8274,也可以事先聲明。
而事實是小米在發布會上說了用MSM8974AB,一直到小米3聯通版發售之前,都沒有提MSM8274的事情。而到了被網友發現是MSM8274,才出來聲明,道歉退貨。,這種做法顯然是有問題的。
要知道MSM8274比MSM8974便宜,雖然消費者體驗在中國的網絡下不會有什么損失,但是低價芯片換高價芯片的做法是非常令人失望的。
更糟的是問題的應對,在小米論壇,提到芯片就被扣分,乃至封號,這是什么行為?明明官方已經發了道歉,提出退貨,論壇為什么還要扣分封號呢?
“不能解決人民提出的問題,就消滅提出問題的人民”,這種做法2009年的時候魅族在魅族論壇用過,把大批魅族的忠實煤油轉化成了鐵桿魅黑,積怨至今。魅族神壇的稱號流傳至今,難道小米也要重蹈覆轍嗎?JWONG因為教育背景、成長經歷有其事業的天花板,雷軍不應該如此啊?
總之,小米公司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到目前為止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希望能懸崖勒馬,即時做出正確的應對。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