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剛一推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一學生辛明齊(化名)就升級手機并換了流量套餐。他對4G上網速度非常滿意,“視頻播放清晰流暢,微博圖片也能快速響應”。但他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網速加快會鼓勵人們普遍應用,流量成為瓶頸,但“目前50元600M的最低檔,很可能看不了幾段視頻”;二是由于信號覆蓋和硬件缺陷等原因,手機接入網絡在2G、3G和4G間頻繁切換,不僅影響體驗,而且很耗電。
日前,工信部向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發放4G牌照,標志著我國移動上網進入更快、更豐富時代。然而有人指出,當初3G宣傳時也鋪天蓋地,但因為信號差、資費貴,大部分人仍不得不選擇2G上網。因此,4G網絡雖然值得期待,但運營商若不作為,仍然只是“看上去很美”。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手機騰訊網發起的一項調查(51784人參與)顯示,目前44.4%的受訪者通過2G或2.5G上網,其次為3G,再次為4G。65.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網絡不能滿足自己的上網要求。
通信運營商價格壟斷是造成移動上網問題的主因
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目前的2G或3G網絡不能滿足上網需求的主要原因在于,“費率太貴”(55.5%)和“網速太慢”(21.1%),以及“信號不穩定”(13.7%)、“覆蓋面太窄”(6.8%)、“接入程序繁瑣”(2.2%)等。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的張海濤(化名)感覺當前用3G不夠痛快。因為流量限制,他不得不隨時關注智能手機的流量跑了多少,一旦到了有WIFI的地方,就立刻切成無線上網。“現在的手機應用越來越多,運營商和應用商都想‘吃用戶的肉’,不得不時刻留意關閉一些軟件應用。”他認為, 受到手機硬件和通信基站的限制,大部分人的移動上網仍然是2G或者2.5G。因此,他們上網時的單價資費可能是最貴的。“現在應該首先把2G/2.5G上網的資費降下來,或者像固網寬帶一樣,按照帶寬來計費。”
在武漢工作的趙涵雖然身在互聯網公司,但公司的3G網速仍然很慢,有時還掉線。現在手機應用對網速的要求越來越高,某個頁面多響應1秒可能就會被關掉,更何況刷新了幾分鐘后只出現了“網絡連接故障,請重新連接”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移動辦公和娛樂基本是空談。
“以前移動還有信號質量優勢,但在3G時代并不明顯;聯通3G雖然好用,但信號和服務仍然讓人難以信服;電信的信號穩定,但覆蓋有限。”趙涵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