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云王健林之賭到雷軍董明珠之賭,清晰表明了企業界對一個問題迥異的態度: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顛覆性創新浪潮下,過去以管理完善著稱的傳統企業能否保持自身的競爭力?近日,這股對傳統行業巨頭企業的質疑更被“燒”到了知名民營企業華為身上,比如前酷六創始人李善友的《華為身處“創新者的窘境”,而渾然不覺》,知名IT記者冀勇慶的《別了,任正非講話》。
在1月9日-11日的黑馬-華為特訓營創始人班(二期)的課堂上,華為顧問、《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聯合作者田濤在學員中發起了一場關于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思維的討論,而對于華為是否存在互聯網基因,在學員中,存在三派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方認為,華為具有典型的互聯網基因,代表人物是北京賽騰工業標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旭東、上海中城投資聯盟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樹濤,他們的主要觀點包括:
1,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這是華為的核心文化,這本身就是一種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基因,所以華為絕對有互聯網基因。
2,華為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的產物,華為暗含著新教徒精神,具有自修正、自適應的能力。
持有相反觀點的學員包括杭州向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榮偉、上海榮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琪:
1,從競爭對手來看,華為運營商業務的對手是愛立信,企業業務對手是思科,這兩個企業都不是互聯網企業。在手機領域,小米代表的是互聯網企業的生產方式,而華為是傳統手機制造企業的代表。
2,從管理制度來看,華為的企業管理制度拷貝自IBM,而IBM也不是互聯網企業。現階段,華為的管理采取了金字塔式管理,而在互聯網企業里都很少有這樣的管理方式,不管是美國的互聯網巨頭谷歌、亞馬遜Facebook,還是國內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360,他們都不用這種方式管理。
3,企業是有核心基因的,馬云一直想做社交,馬化騰一直想做電商,但他們在內部互相交流時也會承認,分別缺少社交和電商的基因。每個公司都必須聚焦核心業務和主航道,這就會排斥其他基因。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月17日12:13:0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730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