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升任南都全媒體總裁/南都報系總經理的陳朝華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信息:“海爾來信。她不和雜志硬廣做朋友了。”。附上的一張圖片是海爾的一份文件,文件中如是說:
“由于我集團戰略調整,截止到2014年1月18日海爾以及卡薩帝品牌(注:海爾旗下高端家電品牌)雜志硬廣廣告媒體業務不再發生,如有產品線發生硬廣投放業務,由經辦人買單,海爾不會付費,請周知...雜志內文植入及新媒體可以按照刊例和折扣正常開展業務”
這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以海爾的體量,以及南都的影響力,這被視為一種信號:是不是紙媒業務全面衰敗的信號?又加上張瑞敏最近在海爾年會上做與互聯網思維有關的反思,稱“沒有價值交流平臺的交易都不應存在。”與雜志做交易算不算沒有價值交流?
商業收入上,紙媒行業的下降早已開始,到了2012、13年,一些媒體開始出現“雪崩”的勢頭,即快速下降。有人曾拿著十本國內一線的商業類雜志數廣告頁,發現13年一季度的硬廣告總頁碼,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一。
受眾這一端,早就開始大規模遷移到網媒上,但廣告主的逃離,則需要一定的時滯,畢竟一個運作多年的模式要出現根本的改變,不像一個人今兒不看報刊改看網媒那樣容易。然而,當廣告主一旦出現規模化逃離,整個廣告收入便會立刻雪崩。再接下來,有人預測,紙媒業將迎來“斷崖”:即從幾百上千萬收入一年,忽然降到幾乎可以視為零。——海爾這份文件,似乎在說明這點。
但必須要看到的是,海爾在這封文件里提到的了三種營銷手段:1、雜志硬廣;2、內文植入;3、新媒體。海爾拋棄了第一個,但2和3,并沒有要不再做朋友的意思。即便不涉及新媒體,事實上,海爾并沒有拋棄雜志(惶論報紙),因為它依然保留了內文植入的方式。
內文植入,粗鄙一點的方式,就是花錢買軟文,高級一點,參與榜單、峰會算不算?雜志業(包括紙媒)搞榜單和相關峰會、論壇,不是一年兩年了。不考慮企業花錢買獎項的話,就是一種不違背專業倫理的贊助形式,海爾參與不參與?從文件中沒有發現它連這種方式也要拋棄。
以陳朝華主持過的《南都娛樂周刊》為例,這本雜志在2011年建立了中國娛樂營銷傳播研究中心,在2012年舉辦的首屆娛樂營銷高峰論壇上,發布了首份《中國娛樂傳播趨勢報告》,制作了明星影響力指數項目為企業選擇合作明星提供參考和協助,還聯合了艾菲獎舉辦中國娛樂營銷傳播實效大獎。這一系列行為,被稱之為“娛樂營銷”,著實和單純的硬廣關系不是很大。
陳朝華微博上的用語是很精確的:不和雜志硬廣做朋友了,而不是說“不和雜志做朋友了”。紙媒硬廣的核心問題在于效果難以測量,而總覆蓋量又不夠大(覆蓋量足夠的媒介形式,測量可以馬馬虎虎一點,比如一些極為紅火的電視節目)。下降也好,雪崩也好,斷崖也好,更多意義上是指硬廣,倒未必是紙媒,更何況,今天哪家紙媒不搗鼓一些新媒體項目,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紙”了。
至于為什么是雜志而沒有包括同樣是紙媒的報紙,我一位從事媒體多年的朋友說,報紙負面所引發的后果,遠遠超過雜志的負面,后者畢竟偏垂直偏專業。這話的另一層意思是很明顯的:拋棄報紙的后果很嚴重,即便要做,也不是今天。從份額上講,雜志占據的比例也很小,2013年大概切到了整個媒介投放的2%,而報紙依然有9%。另外一方面,老大既然在那里反思互聯網思維了,底下當然也得有所動作。這個道理,大到一定份上的企業,和政府機關,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
“內容+硬廣”這個通行了數十年的模式正在沒落,這個趨勢,但凡不是傻子,誰都心知肚明——誰依然守著這個模式,雪崩斷崖那是遲早的事。海爾這封硬廣告別信,實在是無需大驚小怪。它并沒有預示什么,只是,把早已發生的事情,告訴了諸位而已。至于說告別雜志硬廣就算是互聯網思維的一部分,不要那么搞笑,好嗎?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