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博、支付寶,再到微信的發紅包,近日,紅包這個話題似乎是越領越熱。
微博為什么會推出搶紅包活動呢?一來是各大商家的訴求,通過搶紅包活動,將品牌價值最大化;二來,將流量更多的導入阿里端,真正變現。阿里系的發紅包活動更像B2C,而反觀騰訊微信的發紅包,則像C2C。
說的更直白一點,阿里的發紅包,表面看是賠錢,實際大賺;微信的財富通在這次的活動中,表面看僅是支付的渠道而已,但實際卻是暗度陳倉。很多產品需要經過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余額寶,其是支付寶推出很久之后的產品,未經大肆宣傳,通過口碑(當然,不排除公關)的效應迅速在用戶中傳開。這也正是大公司為何可以成功的原因。步子很穩,先暫時放馬出來,靜觀之后,再繼續下一步。
不過,目前騰訊的目的可謂是路人皆知。從前的拍拍、財富通比不過你,那是在PC時代,可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我有微信6億用戶,我怕誰。所以,馬云急了,要“燒到企鵝家”,親自掛帥推來往,誓與騰訊爭高低。
阿里能干過騰訊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比較危險。舉個例子,來往的推廣戰略是,只要邀請一個好友加入來往就送5元紅包,新春期間活動內容則是,發送祝福信息,既有機會獲得來往送出的現金紅包,簡而言之,還是B2C;騰訊微信的推廣,則是人際傳播,這類似于早期的余額寶,基于對產品的足夠自信。
這里我們就想到了互聯網思維。其實兩家公司都運用的惟妙惟肖。來往從初期力邀各路明星站臺,再到各大知名人物入住“扎堆”,也確實增了不少粉絲,至少筆者的好友在增多。微信眼下強推的財富通(理財通),更是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不用花一分錢,就讓其在朋友圈中迅速火了。我個人的觀點是,阿里并不是沒有想到這些,只是由于用戶量少,前期必須親自砸錢來誘使更多人的加入。
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按照業界的分析,未來的移動支付將建立在社交之上,實現O2O的閉環。當微信公共號未來變身為店鋪,渠道還能稱王嗎?從這點看,阿里的電商平臺首當其沖遭到威脅。如今發力的微信支付,又將沖擊其金融系。近日,騰訊也在不斷擴充其自身物流體系,意在將阿里拉下馬來,甚至徹底將其擊毀。
值得玩味的是,在1月23日小年夜的當天,支付寶率先推出了“發紅包”和“討彩頭”活動,可惜,未造成大的反響。就在幾天后,騰訊推出微信版搶紅包。誰也說不清,騰訊這次是不是再次抄襲了他人的“作品”。總之,從微信搶紅包之熱,一定程度上可以窺見社交支付的威力。
阿里,當心了!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月28日17:40:1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812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