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億部4G手機的銷售目標刺激下,中國移動正聯合終端廠商全速推進TD-LTE手機集采。不過,在其“大躍進”式的產業措施背后,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心生抱怨,并采取了“觀望”態度。
筆者在與多名國產手機廠商中高層聊天中獲悉,中國移動4G終端政策被“吐槽”的主要有:
1、4G數據資費卡“搭售”。某國產手機大佬抱怨稱,按照中國移動相關部門集采要求,每集采一部4G手機,需搭售一張30元300M的4G數據體驗卡,但須由終端廠商補貼給用戶。如果中國移動2014年4G手機銷售超過1億部,各終端廠商將為此減少20-30億元的凈利潤。
2、廣告“聯運”。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具備商用條件的4G網絡,中國移動計劃2014年上半年投入巨資力推“和”4G品牌。在終端宣傳領域,中國移動要求參與集采的手機廠商共同出資。如中國移動在營業廳門店進行4G終端廣告宣傳,要求參加集采的廠商承擔500-2000萬元不等的“聯運”費用,否則其4G手機將不列入宣傳內容,并在營業廳展示位置給予弱化。
3、4G千元機“大躍進”。在3G時代,運營商推出的千元機補貼政策曾經引爆了國內3G智能手機市場,中國移動也計劃在2014年加速普及4G千元機。不過,在LTE-FDD牌照發放預期加快、少數國產手機廠商采取激進策略情況下,中國移動內部在4G千元機的規模集采要求,也從2014年的三季度,提速至二季度、一季度,乃至目前的1月份。
某國產廠商副總對此哀嘆,4G初期產業鏈還未完善,目前4G千元機基本都是0利潤,再加上各種被要求的資費卡與廣告投入,4G千元機上半年虧損已是定局。
4、4G資費過高。按照中國移動公布的全國4G資費標準,最低138元起,含600M流量和500分鐘國內通話時長。在4G初期,設置較高門檻,保證用戶體驗可以理解。但中國移動此時力推4G千元智能用戶,有幾個適合138元套餐?
5、電商渠道分流。京東、天貓、終端廠商自建電商平臺在2013年獲得了快速發展,市場預期2014年增速還將翻番。由于渠道利潤提高至少30%、投入產出效益高、出貨量猛增。華為、中興、酷派、金立等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都已推出電商手機品牌,并計劃年內出貨占比提高至15-20%以上。國產手機廠商對運營商低利潤集采模式的依賴性正在降低。
6、4G網絡與終端的“雞與蛋之爭”。按照中國移動2013年規模,當年4G基站建設超過20個,不過因4G主設備招標延遲,中國移動其實并未完成部署任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