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互聯網巨頭一定會從O2O產業中誕生”——這是在今年1月,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在內部郵件中所說的話。一個月后,這家走過十個年頭的公司,將接受來自騰訊的戰略投資,根據消息源,這筆融資的規模約在4億美元左右,而大眾點評也將向騰訊出讓20%的股份——這意味著其整體估值達到20億美元,與此前PingWest所報道的,百度想對大眾點評提出全資收購的價碼一致。這一消息很可能在2月19日大眾點評在上海舉辦的發布會上公布。這意味著,多次表示“堅決不賣”的大眾點評,還有機會向自己的“巨頭夢”靠攏,至少,他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
實際上,大眾點評接受騰訊的投資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首先,大眾點評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閉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大眾點評的主要角色都是“信息平臺”——用戶在點評上查閱商戶和其他用戶的評價,但訂餐時卻不得不轉向訂餐小秘書或飯統網等其他訂餐服務平臺。他們直到最近才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餐廳預訂系統,而在支付等環節,還是需要第三方的支持。
其次,在同類型競爭對手中,美團歸屬于阿里系,阿里巴巴還阿推出了自己的O2O餐飲服務“淘點點”;糯米網去年被百度收購,雖然百度也希望獲得大眾點評來補充自己在“本地生活”上的布局,但一方面大眾點評想保持獨立,另一方面在“團購”業務上會和糯米網重疊。所以,騰訊幾乎是大眾點評唯一的選擇。
最后,大眾點評和騰訊的“曖昧”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大眾點評從2013年10月24日開始就已正式接入微信支付,并支持用戶進行微信登錄;而騰訊則開始為廣州和深圳的微信用戶“我的銀行卡”欄目里增加了“今日美食”服務,接入了大眾點評的團購服務——此前,除了騰訊旗下自己的業務,只有接受了騰訊上億美元投資的嘀嘀打車才有在微信應用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待遇。
于是,騰訊的戰略入股對不愿意接受整體收購的大眾點評而言,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談判——這幾乎是大眾點評能夠讓自己和競爭對手并駕齊驅,又保持獨立性的唯一選擇。不過,騰訊此輪的投資不但沒有推動大眾點評的估值,而且協議中5%的option意味著騰訊有機會將持股比例擴大到25%。所以,大眾點評是否能夠真的保持自己所渴望的“獨立性”,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那么,大眾點評離自己的巨頭夢還有多遠?
實際上,不僅我們很難把這兩個詞匯聯系起來,就連張濤也明白,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在此前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上,張濤表示,要能解決包括預定、支付等環境,做到真正的改變市場,大眾點評起碼還需要十年。
所幸的是,在第一個十年的積累,為大眾點評爭取到了一些時間——大眾點評收錄點評數量超過2800萬條,收錄的商戶數量超過600萬家,覆蓋全國2300多個城市,大眾點評月綜合瀏覽量(網站及移動設備)超過35億。在內容和數據上建立的門檻,是大眾點評能夠保留自己夢想的最重要因素。
而最值得慶幸的是,這家“慢公司”兼“老公司”,在移動互聯網下的腳步絲毫不緩慢——大眾點評的移動客戶端累計獨立用戶數已超過9000萬,移動客戶端瀏覽量超過75%,且高達70%的交易來自這里。 與此同時,大眾點評也開始把觸手延伸到本地生活的更多領域——目前,大眾點評橫向產品線包括了團購、推廣、預定、信息、外賣等;在垂直領域,除了傳統的吃喝玩樂領域,他們還分拆了結婚,并開始切入酒店點評業務。根據PingWest了解到的消息,大眾點評將會在今年建立“結婚事業部”,來運作婚慶相關的服務,該事業部將會由聯合創始人直接負責。
不過,雖然這家出了名的慢公司在過去的一年有頗多的動作,但估值仍然僅僅為20億美元,與他們的“百億美元市值上市夢”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更何況作為一家即將經歷E輪融資的創業公司,大眾點評的創始人們是否還能繼續獨立把握公司的控制權還很難說,更別說他們在未來想要涉足的業務——支付,會觸碰到包括騰訊在內的每一個巨頭的利益。所以,如果大眾點評真的想離自己的巨頭們再近一些,那么如何在從騰訊那兒獲取資金、流量、閉環支持的同時,又不受制于騰訊,也許是他們當下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 本文由 米粒 發表于 2014年2月17日11:48:1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908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